打开APP

科研人员在电化学/荧光双模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待测物所引发的电信号变化与浓度或其他物理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关系进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2022-07-21

Science:利用合成DNA技术揭示Hox基因簇调节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合成DNA技术和干细胞基因组工程技术,构建出人工Hox基因---它们计划并指导细胞在哪里发育成组织或器官。

2022-07-14

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提出DNA信息存储阴阳双编码新方法

DNA存储是由DNA高通量合成与测序技术催生的信息与生物相融合的新领域,通过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直接编码数字信息,由高通量合成技术合成序列进行信息写入,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信息的读取

2022-05-23

Nature子刊:一种新技术或能改善血液中癌症DNA的检测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以最小的测序规模准确且有效地从患者机体的血液样本中识别出成千上万个DNA突变,这种名为MAESTRO的方法有望帮助检测接受治疗的患者机体的残存癌症病变,从而提醒临床医生患者机体出现的疾病复发,这明显优于目前的技术。

2022-03-27

eLife:揭示蛋白METTL-3和METTL-14可以改变DNA化学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有可能阻止由白血病和其他癌症中高度活跃的两种蛋白驱动的DNA变化。这为开发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

2022-03-0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检测DNA中第五种碱基的新技术

  DNA的基本元素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和脱氧尿嘧啶(dU),然而目前还无法从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检测dU,严重影响了对dU功能的理解。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精准检测dU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

2022-02-18

别再被“垃圾DNA”骗了!三大非编码RNA狼狈为奸,携手促癌!

  非编码RNA(non-codingRNA, nc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以往被认为是“垃圾RNA”。随着对RNA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非编码RNA的突变或表达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ncRNA 可以按照不同长度上来划分,例如长度大于200nt的ncRNA被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而长度低于50nt的则

2022-01-10

研究人员突破DNA信息存储技术关键性障碍

  信息时代的数据生成爆发式增长,速度超过了当前存储技术的承载力。DNA存储因其密度高、易复制、稳定和耐久的特性,成为非常具有潜力的信息存储问题解决方案。目前的科学研究在新的编码算法、自动化、保存和测序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但DNA信息存储投入实际使用仍存在很多挑战,最关键的障碍在于DNA写入通量问题。数据写入DNA链最少需要达到每秒千字

2021-12-27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通过CBR3-AS1 /miR-409-3p/SOD1轴的氧化还原和DNA修复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放射敏感性

长非编码RNA CBR3-AS1在多种癌症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CBR3-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2021-12-07

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成功扫描单个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扫描了单个蛋白。通过在微小的纳米孔中一次一个氨基酸地慢慢移动线性化的蛋白,他们能够读出与该蛋白的信息内容有关的电流。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