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聚合酶θ抑制同源重组,促进肿瘤发生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刊登了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Agnel Sfei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非同源末端连接过程能够利用聚合酶θ促进肿瘤细胞中的端粒发生染色体末端融合。这项研究对治疗携带同源重组修复突变基因的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Cell Stem Cell :发现DNA酶促氧化修饰调控小鼠成体神经元的产生和短期记忆
哺乳动物基因组DNA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动态平衡调节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发生。这种表观遗传修饰不仅控制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还会影响新生神经元的轴突生长。近期研究发现5mC在体内可以被TET家族蛋白氧化成5-羟甲基化胞嘧啶(5hmC)等形式,而这些氧化修饰在早期胚胎和哺乳动物脑内有较高水平的分布。
JRSI:首次从理论上证实DNA也可设计出有酶活性的结构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生物系统比较复杂。尽管DNA可能携带简单的碱基对序列,但是一旦它被转录为RNA和翻译为蛋白,这种简单序列能够产生众多而且经常难以预测的结果。为了对抗RNA和蛋白结构的不可预测性,合成生物学家能够奋力设计精确的生物系统以便实现特定目标。
活细胞内进行DNA计算获得成功
根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化学家成功演示了如何在人体细胞内进行基于DNA的逻辑门操作。这一研究为将来在活细胞内运行更复杂的计算铺平了道路,并有助于开发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计算机是通过逻辑门进行运算的,多个逻辑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使计算机能够执行各种操作。在DNA计算中,这些门是由不同的DNA链而非一系列晶体管结合在一起创建出来的。
Nature:RNA聚合酶通过反向运动帮助DNA修复
因暴露于紫外线而受损的碱基干扰转录,造成RNA聚合酶停滞。UvrD(核苷酸切除修复所需的一种DNA螺旋酶)能清除这种病灶,但其精确作用过去并不清楚。
Nature: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presenilin family intramembrane aspartate protease”的论文,报告了一个presenilin/SPP家族膜内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相关成果发布在12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