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镜确定了猴痘病毒DNA聚合酶的全酶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癌细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促进肠癌细胞的DNA修复,削弱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放化疗相互影响的现象,揭示了肠道普通拟杆菌可通过介导核苷酸合成促进直肠癌nCRT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据此寻找到可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BJP: 甘草酮A通过与MD2直接结合对抗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和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弥漫性肺损伤,具有几种病理特征,如肺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上皮完整性破坏、免疫细胞募集和未控制或未消退的炎症。
Nature:揭示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T细胞识别HLA-B*27结合的蛋白片段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找到驱动自身免疫的关键蛋白片段,以及对这些蛋白片段作出反应的免疫细胞。这一发现为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曹云龙团队最新成果:XBB.1.5传播性增强由ACE2的强结合和抗体逃逸共同促成,中和抗体SA55对XBB.1.5仍有很强的活性
XBB.1.5比XBB.1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原因可能有二:其一,XBB.1.5通过Ser486Pro突变大幅提高了与ACE2结合亲和力;其二,XBB.1.5保留了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
PNAS:研究揭示癌细胞可以承受的DNA损伤水平
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表明,细胞端粒能设定癌细胞可以承受的损伤阈值,超过该阈值,细胞将无法继续分裂并最终导致死亡。
西湖大学马丽佳团队开发新型CRISPR脱靶和DNA易位检测工具
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与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相比,CRISPR能够直接靶向特定核酸序列,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可成药靶点限制,具有独特优势。
PNAS:科学家将微流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来改善人类癌症免疫疗法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一种“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来改善癌症免疫疗法。
Cell子刊:开发出活体减毒DNA病毒疫苗来对抗DNA病毒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阻止病毒感染的新方法:一种所谓的活体减毒、复制缺陷的DNA病毒疫苗,它使用一种称为 centanamycin的化合物来生成一种改良病毒,用于疫苗开发。
“九层妖塔”基因密码破解,华大智造测序仪展露古DNA“捕获”硬核本领
华大智造MGISEQ-2000测序仪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学研究,并且具有更灵活的读取长度选择、更高通量和更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