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Cell.BIO:发现介导TGF-β 和AKT信号通路串话的重要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的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I receptor ,TβRI)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及稳定性决定了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的水平。SMAD7–SMURF2复合体能够靶向TβRI,并通过泛素化途径将其降解。
Shortlist for 2012 CBIA China Excellence BIO Park
March 1st, 2012 witnessed the launch of the appraisal of 2012 CBIA China Excellence BIO Park through joint efforts of both BIOInsight, a domestically renowned consultation agency specialized in BIOpha
Nat Cell BIO.: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
肝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 五年存活率仅为7%,高居癌症致死原因的第三位。肝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发病率极高,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中国有超过1.2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几乎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一半。 由于对肝癌发生早期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肝癌的早期诊断受到极大的限制,被确诊的肝癌患者通常已经处于肝癌晚期。
Trend.BIO.Sci:破解信号网络噪声来源
细胞在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波动被称为“噪音”,遗传回路中的噪音可造成细胞功能和表型之间的差别,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对这种噪音的来源以及它如何影响细胞的功能了解甚少。
Mol Cell BIO:紧密连接蛋白促进乳腺癌肝转移
紧密连接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Claudin蛋白是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的主要结构之一。Claudin蛋白目前研究较多,其中与恶性肿瘤相关的Claudin蛋白主要有7种,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的Claudin类蛋白种类、量是不同的,在研究恶性肿瘤诊断、治疗的新手段方面,Claudin蛋白有很大前景。
Global Change BIO:气候变化影响雪兔-猞猁种群周期性波动
北美地区的雪兔-猞猁种群数量10年周期性波动一直是种群生态学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在生态学教科书中一直被用作猎物-捕食者相互作用形成种群周期振荡的经典案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动物生态研究组严川等通过分析长期数据发现:一,与传统的猎物-捕食模型不同,雪兔与猞猁之间存在非对称性的猎物-捕食者效应,即雪兔对猞猁为直接正作用,而猞猁对雪兔的负作用有两年时滞;二...
BIO与赛诺菲努力推动加拿大FDA改进药物紧缺规则
Fun Gene BIO:杨祝良等羊肚菌物种多样性与起源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在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文章中...
BIO中国首次峰会 高层与媒体交流会召开
2011年10月12-13日,BIO China国际大会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是BIO在中国的首次峰会,BIO和张江集团携手搭建生物医药业界交流的中国平台,与来自北美、欧亚等地区的众多生物技术及医药企业探讨中国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道。
BIO-Rad推出独立控制的等电聚焦系统
BIO-Rad公司近日推出一款高通量的等电聚焦系统PROTEAN i12 IEF系统,能在12个独立的通道同时对12个IPG胶条进行等电聚焦。 大家都知道,双向电泳实验不好做。要想获得最佳的电泳结果,我们必须不断优化样品制备和第一向等电聚焦的条件,以确保复杂的样品能够充分分离。而不同蛋白样品的最佳IEF条件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单独检测每组条件。这个过程既漫长又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