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PLoS Biol:如何有效应对感染和肿瘤?牵制策略vs积极性策略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2017年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药物耐受性引发的疗法失败案例中,最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在可容许水平下包含可治疗感染或肿瘤的新型疗法或许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延长疗法的有效时间并且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其它情况下,旨在尽可能消除感染或者肿瘤的积极性疗法或许是最好的,但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一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
王晓蓉——南京大学——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效应,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腐殖质与稀土元素配合作用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海洋环境化学
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形态、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效应,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腐殖质与稀土元素配合作用及其生物可利用性,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海洋环境化学
盐皮质激素受体通过调控miR-338-3p-PKLR轴抑制肝癌的发展和Warburg效应
激素和它们的受体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对代谢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4株肝癌细胞用siRNA的方法筛选20种激素受体对肝癌细胞的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尤其是乳酸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很多受体的siRNA都影响
Cell Metabolism:Warburg效应新视角:M2型丙酮酸激酶如何调控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炎症
M2型丙酮酸激酶四聚化能逆转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Warburg效应 M2型丙酮酸激酶在稳定Hif-1α 和调节Hif-1α 下游的靶基因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M2型丙酮酸激酶四聚化能减弱细菌内毒素LPS引起的M1型巨噬细胞反应 M2型丙酮酸激酶是激活的巨噬细胞糖酵解代谢途径转变的重要决定因子
Nat.Cell.Bio:发现介导TGF-β 和AKT信号通路串话的重要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的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ype I receptor ,TβRI)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及稳定性决定了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的水平。SMAD7–SMURF2复合体能够靶向TβRI,并通过泛素化途径将其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