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PE技术有望在3D模式下观察分析人类大脑神经活性
2020年4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神经性疾病和卒中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创新性的工具,其能帮助研究人员在3D模式下观察并分析大脑的神经活性。图片来源:sagaciousnewsnetwork.com由于受到现有工具的限制,如今科学家们仍然无法有效研究神经系
我们距离3D打印活器官还有多远?
2020年3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可以打印出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和生物材料,但要使功能齐全的器官能够正常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年来,科学家们预测一直被用来做玩具、房屋、科学工具甚至一个塑料小兔子的3D打印在未来某一天可能被用于打印活的人体器官来减轻捐献器官的短缺。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在医学和牙科领域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种植体、义齿
Sci Adv:3D打印技术有助于大脑胶质瘤的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尤其是快速生长的恶性肿瘤,其内部组成十分复杂。即使采用激进的治疗手段(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胶质母细胞瘤也难以得到完全清除,因此患者平均生存期仅有11至15个月。
医学成像中使用的低剂量辐射会导致细胞培养突变
2020年3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普通的医学成像程序使用低剂量的辐射,据信是安全的。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细胞培养中,这些剂量会产生DNA断裂,使额外的DNA片段整合到染色体中。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的Roland Kanaar和Alex Zelensky及其同事在近日出版的《PLOS Genetics》上报告了这些新发现。科学家们早就知
新研究绘制出副粘病毒3D原子结构 助力抗病毒药物开发
美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副粘病毒一个关键酶的3D原子结构,可帮助开发包括抗冠状病毒药物在内的抗病毒药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副粘病毒是包括麻疹、腮腺炎、人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一类病毒。由于同为RNA(核糖核酸)病毒,副粘病毒与冠状病毒作用机理相似。酶在RNA分子组装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常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靶点。
高效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发展趋势
随着一次性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制药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下一代生产方式。本次网络讲堂将针高效强化工艺,连续工艺的应用趋势进行讨论,结合默克在高密度种子制备以及高密度灌流技术方面应用方案,探讨如何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厂房利用率,提高上游生产力。
Stratasys与上海康德莱医疗签订战略合作,开启3D打印个性医疗“新时代”
2019年12月25日,3D打印和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Stratasys(Nasdaq:SSYS)与上海康德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康德莱医疗)在上海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标志着未来将共同对焦精准医疗领域。通过强强联手,将在中国通过3D模型训练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及家属增强对手术方案的信任,充分地理解手术过程及风险,同时,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Stratasys与康
Nat Med:肝脏3D模型有助于诊断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正成为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组织学分析是诊断和区分疾病不同阶段的唯一被广泛接受的测试。但是,该技术仅以提供肝脏组织的低分辨率二维图像,而忽略了潜在的重要3D结构变化。对此,来自德国的Max Planck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不同疾病阶段的人体肝脏组织建立了3D几何功能模型。它们揭示了新的关键组织改变,提供了对病理生理学的新见解,并为高清医学诊断做出了贡献。
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诞生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约20天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技术评价,认为该成果有三个突破:首次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创立了猪和牛肌肉干细胞体外培养干性维持方法,初步解决了传代过程
生物3D打印技术有望服务精准医疗
今年10月,广州迈普公司开发的新型颅颌面修补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一高端植入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使用,彻底颠覆中国医疗产品“低端低价”的形象。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植入医疗器械、开展精准医学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家企业的展厅,记者看到了我国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3D打印人工硬脑膜产品,看上去像一片薄纸巾,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