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在乳腺造影中添加3-D成像技术可增加乳腺癌的检测率
据6月25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超过17万例的检查中,在数字化乳腺造影中添加体层合成这一3维乳腺成像技术与病人被召回进行另外的成像检查的比例下降及癌症检测率的增加有关。
3D打印人体器官离我们有多远?
在推动医疗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上,3D生物打印被寄予厚望。但至今尚未到3D打印器官移植的阶段,这是因为生命无小事。3D打印耳朵、膀胱和心脏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在植入人体前还要做大量实验、积累并分析大量的数据。
药丸大小的3D摄像头面世 或助诊断癌症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出了一款新型药丸摄像头,能够通过形成内脏的3D渲染来检测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等病症。 现有的药丸摄像头只能在通过肠道时对食管进行快速拍照,但一根细线现在被连接到了新款摄像头之上,以帮助医生控制其随意移动。 新的摄像头不光能够拍摄简单的图片,还可通过光频域成像(使用红外光而非超声波)提供食道的全3D渲染。
Cell Host & Micro:开发出监视机体感染炎症应答反应的3D成像技术
2012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者指出,一种揭示人体针对感染产生的免疫效应和识别涉及免疫反应蛋白质的3D成像技术可以为未来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标志物和新型的药物开发思路。研究者结合了磁共振成像(MRI)和质谱成像技术来显现小鼠对于细菌感染所产生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
3D打印人工组织最新进展
最近3D打印很热,似乎一夜之间什么都能用3D打印了,圆珠笔、螺丝钉、高跟鞋、电路板……在人体组织领域,3D打印也是捷报频传,2月5日发表在Biofabrication上的文章表明打印人胚胎干细胞球不是问题了,2月15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文章表明打印人工耳朵也有可能了。那么人工组织究竟是如何打印的?真的什么都能打印么?3D打印人工组织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探索?本文围绕上面三个问题进行展开。
英美科学家“复活”恐龙 3D还原其饮食习惯
英国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对侏罗纪草食性恐龙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3D高科技效果“复活”了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 科学家们以梁龙作为研究对象,梁龙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梁龙的体型巨大,一般的身高超过170英尺,重达12吨,梁龙是地球历史上身体最长的动物,仅脖颈的长度就达到20英尺。 长期以来,这种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的饮食习惯都是一个迷。
Cell:3D超分辨率“电影”揭示细胞如何完成胞吞作用
近日,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者通过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显微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出了“3D电影技术”来观察细胞如何内吞营养物以及其它分子。相关研究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 细胞这种“吞咽作用”称为细胞吞噬现象,是细胞完成的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个过程可以被许多病毒“劫持”,从而使得病毒达到侵染宿主细胞的目的。
5个可3D打印制造的人体器官
耳朵 肾脏 血管 皮肤 目前,3D打印如火如荼,人们用3D打印方法制造出的产品也千奇百怪,包罗万象,比如飞机零件、食物等。但3D打印似乎并不就此满足,现已将目光瞄准了人体器官。美国《大众科学》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梳理了5个可以通过3D打印制造完成的人体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