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出人体细胞3D打印机
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自主研发出一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目前,科学家们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已在这台打印机上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 该生物材料3D打印机研发团队负责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说,这台生物材料3D打印机具有打印生物材料种类多、对细胞损伤率低、打印精度较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只要16 分钟,3D 打印鼻软骨就成功
现在 3D 打印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建筑师手里它能打印房屋,在厨师手里它又能打印爱心早餐。那在医生手里呢?答案是,除了能够帮助病人的骨折痊愈,还能给病人“制造”一个鼻软骨,并且只要 16 分钟。一个瑞士
波士顿科学助力3D技术首次在中国微创介入领域开展临床应用
2014年10月30日--波士顿科学公司(Boston Scientifi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SX)推动3D技术首次在中国微创介入领域开展临床应用。通过3D技术360度描绘受病器官结构、生成立体模型,国内医师能够更精准、更高效地实
英美科学家“复活”恐龙 3D还原其饮食习惯
英国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对侏罗纪草食性恐龙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3D高科技效果“复活”了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 科学家们以梁龙作为研究对象,梁龙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梁龙的体型巨大,一般的身高超过170英尺,重达12吨,梁龙是地球历史上身体最长的动物,仅脖颈的长度就达到20英尺。 长期以来,这种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的饮食习惯都是一个迷。
科技部召开增材制造(3D打印)专题战略研讨会
2月14日,科技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在北京召开了增材制造(3D打印)专题战略研讨会。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宋天虎研究员作了总体情况报告,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清华大学林峰教授分
科学家首次使用3D打印制作人工气管
2011年,卡伊巴(Kaiba)还只有6个星期大时,他突然停止了呼吸,脸色发青。他的父母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很遗憾地发现他的左支气管有先天性缺陷。此后,病情反复发作,直到2012年的一月,外科医生们在他的肺部植入了一个3D打印的气管,才使他的呼吸道保持畅通。几年之后,这个人造气管会在体内自行溶解,到那时候卡伊巴自身的支气管就可以发育到能够维持正常呼吸的水平。
德科学家用明胶制生物“墨水” 可3D打印人体组织
3D打印完整的人体器官是科学家一直以来的目标。近日,德国科学家朝这一目标前进了一大步,他们研制出了可3D打印人体组织的“墨水”。 德国弗劳恩霍夫界面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称,他们对明胶进行化学处理后,使其成为适用于打印人体组织的“墨水”。明胶是从胶原质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由明胶制成的生物“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可以保持液态,而非胶状。
科学家获得迄今最清晰的人体大脑3D图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研究人员公布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大脑3D图像,该图像呈现大脑20微米大小的组织,之前最佳核磁共振技术成像效果至多只能观察1000微米大小的大脑组织。 德国科学家最新创立迄今最清晰的3D大脑图像 这个大脑3D图像是“清晰大脑”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研究致力于建立人类大脑高分辨率计算机模型,作为未来研究工作的参照。
科学家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微型肝脏”
目前,美国加州Organovo公司采用3D打印机制造出微型肝脏器官,深度仅0.5毫米,宽度4毫米,但它却具有真实肝脏器官的多项主要功能,包括产生运输激素的蛋白质,将盐和药物送递至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