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Toxicol:干细胞+3D打印,可用于肝脏移植
2018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爱丁堡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再生医学中心的科学家结合干细胞技术与3D打印技术,成功培育出了人源3D肝脏组织,并且在小鼠水平显示出治疗的潜力。科学家表示,除了为开发人体肝脏组织植入物方面进行早期的探索,这一研究还可以通过搭建平台来研究人类肝脏疾病以及实验室中的测试药物的药效,从而减少对动物研究的需求。在这项发表在《Archives of
微流控直击现场——基于微流控的水凝胶纤维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
8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隆重召开。演讲嘉宾,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会员,梁琼麟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基于微流控的水凝胶纤维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的精彩演讲。梁琼麟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生物水凝胶纤维的研究三
Adv Materials:3D打印生物工程化血管研究新突破
2018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BWH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维管结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更符合生理要求的血管。这种3D打印技术能够精细模仿组织的生理特性,例如细胞的成熟以及能否运输营养物质等。这一技术将能够被用于进行受损组织的置换。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许多疾病都会造成管道组织的损伤,例如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
聚焦微流控会议现场,详解高体积通量过滤技术
8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隆重召开。演讲嘉宾,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研究院副院长,集成微纳系统研究所(MEMS)所长,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六届微纳流体技术进展国际会议共同主席,第28,29届IEEE微机电系统国际会议执行技术委员会委员,第19届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位系统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王玮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他的团队在高体积通量过滤技术方面
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圆满召开
8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结合了医疗、医药领域的实际需求, 体现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单细胞分析、单分子检测、体外诊断、器官仿生和药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动国内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此次会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顶级微流控技术专业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IVD/POCT底层技术革命-微流控行业现状全解析
第一代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计算缓慢,而如今已演变成由一个个微小的电路集成芯片。而微流控技术浓缩了复杂的生物医学实验,有可能大大提升医学检验的效率。本文主要从微流控的应用领域、市场数据、主要用户等方面展开:一. 什么是微流控?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就是把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分析样品的过程,包括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
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火热进行中......
8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隆重召开。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基金(AvH)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学者;lab on a chip 杂志第四届编委,国际微分离分析战略委员会会委员,前Electrophoresis杂志副主编林炳承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到全器官仿生》的精彩演讲
美研发出可直接在皮肤上打印的3D打印技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出一项突破性3D打印新技术,可以直接在真人手上打印电子元件。这项技术将来有望用于战场,士兵们可以在自己身上打印临时感应器,以检测生化制剂。这种新型3D打印技术使用的是轻量可移动的3D打印机,价格还不到400美元。研究人员称,将来士兵可随身携带这种3D打印机,打印战场上所需的任何感应器或其它电子元件。这种3D打印工具将是未来的多合一“瑞士军刀
—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2018年8月17-18号在上海由生物谷举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邀请微流控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企业高层,从微流控芯片在医疗、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分享经验,展示观点,探讨新思路和新方法,分享新技术,推动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
微流控——医疗界的检测革命
作为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微流控(microfluidics)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诸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缩微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在于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涉及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交叉。&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