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CRISPR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新平台
近日,来自美国NIH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斑马鱼特定DNA序列进行基因功能探索和人类治病基因的发现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
Cancer Res:鳞状肺癌中肿瘤抑制基因失活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Bellvitge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名为PARD3的肿瘤抑制子或许在鳞状肺癌类型中是处于失活状态的。
史前噬人巨齿鲨或取代霸王龙成终极捕食者
恰帕吉略教授创作了这幅噬人巨齿鲨的生活景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巨型噬人巨齿鲨,这种史前动物曾长期统治地球的海洋。此前被人们认为是居于食物链顶端的霸王龙与其相比也要略显逊色。 霸王龙或许不能再被称为终极捕食者了,有一种史前噬人巨齿鲨将会取代霸王龙的这一称号。
娃娃鱼全基因组测序启动
近日,娃娃鱼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全面启动,该计划由Macrogen千年基因和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徐存拴教授以科研合作的形式共同启动,将沿用目前国际公认的de novo测序方案(454&454+测序平台为主,结合多种平台)完成娃娃鱼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并将于国际上首次绘制其全基因组图谱。
太平洋群岛发现陆生鱼:上岸进行求爱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研究发现,鱼儿并非离不开水,太平洋高冠鳚就是一个鲜活实例,这种陆生鱼生活在密克罗尼西地区,它们在海岸上进行社交和求爱活动,不过它们不能远离水源,因为它们是靠腮和皮肤呼吸,一旦皮肤完全变干,它们就会窒息死亡。 1.离开水体的鱼 离开水体的鱼 有时候一条离开水的鱼并不会令人感觉到“鱼儿离不开水”,至少如果它是一条太平洋高冠鳚(如图所示),结果就会如此。
小小斑马鱼科研有大用 与人相似透明可供观察
一种不过指甲大小、身上有着斑斓花纹的热带鱼,将有一天给我们带来显著的健康益处。当然,这不是说要把它做成佳肴端上餐桌,这种小鱼的真正用处是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 这就是斑马鱼,它因身上的斑纹而得名。近些年来,这种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等地水域的小鱼成为世界各地实验室的宠儿,被广泛用于药物测试等领域。
盘点世界9大怪异动物:中国娃娃鱼名列榜首
据国外媒体报道,从成年人一般大的娃娃鱼到捕食海洋动物的鱼和蟹,世界上充满了一些真正怪异的动物。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生态用途,而且,这些怪异的动物都有其令人好奇的本事。以下是地球上9大最怪异的动物: 1、中国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因“唔哇、唔哇”的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素有“活化石”之称。
中国科学家首次敲除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
10日,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结题会暨第二届全国斑马鱼PI大会开幕式在武汉召开。会上科学家们宣布,中国科学家基本敲除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上的1333个基因,这也是世界上科学家首次完成斑马鱼1号染
Development cell:应用CRISPR-Cas9实现斑马鱼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术开发的载体系统在斑马鱼上实现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这对于以斑马鱼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学家们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未雨绸缪”是FDA能在四个工作日内拓展施贵宝PD-1抑制剂Opdivo至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原因
FDA血液和肿瘤学产品办公室的负责人Richard Pazdur博士接受《癌症通讯》杂志采访,解释FDA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批准Opdivo这一重要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