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颖:临床试验是生物类似物上市的关键因素

生物谷BIOONNEWS讯 生物类似药指与已被批准上市的生物制药在功能、结构上均非常相似的一类药。这类药是专利生物药的接任者,使用重组DNA技术制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与对照药具有可比性,并被证明在质量、临床前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对照药均具有可比性,一般在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后方能被批准上市。

2011-11-30

建任长安大学校长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11月3日任命建为长安大学校长,刘伯权、赵均海、沙爱民、谢军占、刘建朝为长安大学副校长。

2012-11-19

Biomaterials:光辉等黏膜免疫投递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光辉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温敏性水凝胶作为黏膜免疫投递系统的研究中获得进展。研究论文Thermal-sensitive hydrogel as adjuvant-free vaccine delivery system for H5N1 intranasal immunization在生物材料类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

2012-11-18

JVP:埃氏与现代真属同一种

图1:下层(A,C,E,G,I,K)与上层(B,D,F,H,J,L)埃氏化石的头骨(A,B),下颌(C,D),第三掌骨(E,F),第三跖骨(G,H),上颊齿列(I,J)与下颊齿列(K,L)(王世骐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副研究员及邓涛研究员研究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龙担地点的真——埃氏(Equus eisenmannae)化石。这一批材料采自龙担剖面的上下两个层位。

2012-11-18

PNAS:解决的驯化之谜

近日, 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提出,家很可能起源自欧亚大陆草原—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并且随着牧群的扩展而不断与野杂交繁殖。 科研人员长久以来对的早期驯化历史有争议:考古学证据提示是在欧亚大陆西部草原驯化的,而来自现代母的遗传证据指向了跨越广大的地理区域的多重驯化事件。

2012-11-18

PNAS: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揭示一种凡综合症病因

ELISA检测表明与正常人iPSCs相比,凡综合症病人来源的iPSCs中TGF-β信号传导活性增强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被视为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替代选择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能够像ESCs一样真实反映基因疾病---比如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

2012-11-18

Nat Commun:氏正钳蝎基因组测序完成

11月2日,武汉大学传出消息:由该校领衔并与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全球生物量最大的蝎种——氏正钳蝎(俗称东亚钳蝎)的基因组测序,由此揭示了蝎子这种独特的节肢动物适应模式。 该研究成果10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子刊之一),武大李文鑫教授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亦学研究员、李轩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

2013-11-04

Zoo Res:原野等建立树鼩慢性吗啡依赖模型

中缅树鼩 (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 属于攀鼩目(Scandentia)树鼩科(Tupaiinae)。因其具有原始灵长类动物的一些特征,所以与现代灵长类亲缘关系很近。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树鼩在模拟人类疾病模型方面具有亲缘优势;且树鼩个体小,繁殖快,易饲养。这些优势使树鼩可望在某些方面,替代猕猴等高成本非人灵长类动物,成为有效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012-11-18

黛茶中化合物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

黛茶来源的植物,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阻止结肠癌有可能像爱喝黛茶(mate tea)那样简单吗?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证实当人结肠癌细胞暴露在一杯黛茶里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它们会死亡,而且在南美洲人们因为黛茶的医疗价值而长期喝它。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