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乌鸦的面部识别才能的神经基础

科研人员通过脑成像研究发现了乌鸦的记忆人脸能力背后的神经回路。John Marzluff及其同事此前证明了乌鸦拥有记住威胁性的或者中性的人的脸的不寻常能力,但是此前尚不清楚这种能力的神经基础。使用一种称为FDG-PET的脑成像技术——它测量经过标记的葡萄糖的吸收量,作为大脑活动的替代指标——这组作者报告说,当乌鸦看到此前在威胁性或关怀性环境下遇到的人脸的时候,大脑的不同区域会激活。

2012-11-18

Psycho Sci:面部各部分特征的识别更优于面部整体的识别

不同的面孔,我们如何来识别? 我们如何来认出一张面孔,截止到今天,大部分的科学家的回答是:通过全面整体性来识别(holistically),也就是我们要观察所有的特征,包括眼镜、鼻子、嘴巴等,然后将他们组合,最终对每一个人形成一种形象,然后近日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种一般的认人的理论,来及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识别整张脸的时候...

2012-03-12

CDPS:人面部表情符号源于本能生理反应

目前,美国俄勒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发表报告"What Are Emotion Expressions For?"证实,人类面部表情符号首先源自本能的生理反应,随着社会发展,才逐渐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 “喜怒哀乐”面部表情符号,传递着丰富多样的信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

2012-01-04

研究发现人脸至少有21种表情

新喜怒哀乐溢于言表,那么人的面部到底能表达出多少种不同的情感呢?一项新研究给出的答案是:至少21种。

2014-04-22

JZUSB:傅小兰等探索微表情识别的时间特性获进展

微表情(Micro-expression)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40毫秒至200毫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微表情识别能力与欺骗检测能力密切相关。微表情作为欺骗检测线索,在国家安全、侦查审讯等领域有重要价值,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2012-05-21

PNAS:催产素受体基因可影响个体识别面部特征的能力

来自艾默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催产素受体不光可以影响母婴的结合,而且还在识别脸部特征上扮演着重要作用。

2014-01-02

Nat.Com:日发现婴儿通过观察表情理解行为和认识事物

近日,日本京都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婴儿是通过观察别人面部表情变化来理解人的行为并认识各类事物的。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在线科学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京都大学副教授明和政子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让13名出生8个月和1岁的婴儿以及6只5岁至15岁的黑猩猩观看一段录像,里面演示一名女性把瓶中果汁倒入杯里的过程,然后观察婴儿和黑猩猩视线的变化。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