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降糖药Ryzodeg达非劣效性终点
诺和诺德糖尿病药物Ryzodeg BOOST项目INTENSIFY PREMIX I试验达非劣效性终点。与双相门冬胰岛素30相比,Rezodeg改善了血糖控制,并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Cell Research:裴端卿、赖良学等人利用TALENs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培育免疫缺陷性家兔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博士和裴端卿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应用于兔基因敲除研究,建立了兔基因打靶的高效平台。并利用该技术平台成功地将负责T细胞和B细胞重排的重组激活基因(RAG)敲除,建立了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该成果于7月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上。
Hepatology:细胞色素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酗酒及酒精中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对由脂肪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4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BMC Med:新型非侵入性测试将可预测早产
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已被证明会增加胎儿成长过程中患代谢和心血管疾病。根据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证实:测试存在于孕妇尿液中的某些特定分子可以给出一个指示,预测宝宝是否会早产或胎儿会受到
Nature & Cell:利用新技术ChIP-exo发掘重要性基因调节蛋白
B. Franklin Pugh和Ho Sung Rhee开发并且一种新技术ChIP-exo能够精确地指出解读和调节染色体的蛋白质位置。图片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B. Franklin Pugh。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发并且证实一种新技术能够对解读和调控染色体---细胞内携带基因的绳状结构---的蛋白绘制图谱。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发布 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
(一)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选择关键瓶颈问题,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带动基础研究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
DNA条形码技术有助贝类多样性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发表了题为“How DNA Barcodes Complement Taxonomy and Explore Species Diversity: The Case Study of a Poorly Understood Marine Fauna”的研究论文。
Hepatology:抑癌因子控制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近日,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及老鼠体内,p53/p66Shc介导的信号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8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有关。
PNAS:慢性耳感染的非侵入性检测
近日,科研人员设计出了一种非侵入式方法用于检测和监测慢性中耳感染——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疾病,如果不加以充分治疗,可能导致听力丧失和语言困难。几乎所有的慢性耳感染都涉及到长在鼓膜后面的难以检测的被称为生物膜的薄而粘的细菌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