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人脐带血管周围间充质基质细胞可改善人胰岛移植物的功能
2020年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这种移植可以稳定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的胰岛功能会降低,并且合适的供体胰岛供应仍然有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制造出人脐带血管周围间充质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p
鼻腔中的刷细胞或会分泌促炎性脂质分子
2020年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小鼠鼻腔中发现刷细胞(brush cells)能够分泌促炎性脂质的证据,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小鼠鼻腔中这种化学感知细胞的特性及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Ualiyeva et
Nano Lett:利用可电离的脂质纳米颗粒递送mRNA可降低CAR-T细胞疗法的毒副作用
2020年2月3日讯/生物谷BIOON/---新的癌症免疫疗法涉及提取患者的T细胞并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这样它们就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这项技术是一项真正的医学突破。自从2017年CAR-T细胞疗法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经历了完全的病情缓解。这种疗法并非没有挑战。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既费力又昂贵。当治疗
Science子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望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溃疡
2019年11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高收入国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这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标准方法。但是,近年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长期副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NSAID相关性胃溃疡猪模型,发现相比于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
间充质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第3期)
2019年10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损伤组织归巢的特征,输入宿主体内后,可归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环境影响下定向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以及外胚层3个胚层来源组织的细胞,如骨、软骨、肌腱、脂肪、肝、肾、皮肤、肌肉、神经甚至胰腺等10余种成熟细胞,因而成为再生医学中器官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最初是在骨髓中发现含有间充质干细胞,但是需要开展高度侵入性的骨髓捐献实
首次发现动物卵子的细胞质竟可破镜重圆
2019年11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化学与系统生物学教授James Ferrell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Xianrui Cheng博士发现破裂的非洲爪蟾卵的细胞质会自发地自我组装为细胞状区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1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ontaneous emergence of cell-like or
给细胞充能,恢复年轻体态 | ChromaDex创始人来沪探讨人类该如何应对衰老
ChromaDex公司是一家以科学为本的营养科学研发公司,创立于1999年,截止到目前,已经拥有20年的历史。ChromaDex以科学为本,收购、发展各类先进技术,研制出专利成分,并把研究成果商品化,已进入营养补充品、食品、饮料、美容护肤市场。ChromaDex把专利成分NIAGEN®制成Tru Niagen®,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效能以获临床及科学研究实证支持,并拥有多项科
TEPCM:磁性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改善机体的软骨修复
2019年8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携带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s,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的细胞能够通过外加磁场定向移动到特定位置中去,其有利于进行组织修复。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issue Engineering Part C: Methods上题为“In Vit
Cell Rep:新的脂质信号靶点可能改善T细胞免疫治疗
2019年8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免疫系统监视我们的身体,寻找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如细菌和病毒。虽然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经历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但它们善于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T细胞免疫疗法使用人体自身的T细胞,但对其进行重新编程,使其针对癌细胞。目前认为三个不同的信号通路对调节T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因子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促进产生中央记忆型T细胞
Nat Commu:艾滋病毒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播
2019年8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样的病原体的传播常常是在试管中(即在二维细胞培养中)进行研究的,尽管它几乎不能反映人体中更为复杂的情况。而近日海德堡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利用创新的细胞培养系统、定量图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探索了艾滋病毒如何在三维组织样环境中传播。研究人员的结果表明,这种组织结构迫使病毒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尽管经过30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