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Cell:揭示组蛋白H3K9的分级甲基化可以在核被膜处对染色体臂进行定位
2012年9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阐明了组蛋白修饰可以导致细胞核周围静止基因的沉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文中,研究者揭示了至少在两种水平上,组蛋白H3 9位赖氨酸的甲基化可以引发异染色质定位在核被膜处。
PNAS:发现铜促进朊病毒病产生
ATP7A蛋白结构,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如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俗称疯牛病)和新几内亚震颤病(Kuru),是由于蛋白的异常折叠而产生的,能够导致渐近性神经变化和死亡。
原子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铜含量
摘要:铜是中药饮片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测定其在饮片中的含量对于控制中药饮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AAS法测定铜的含量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采用AAS法和ICP-AES法对15味中药材的19种饮片中的铜的含量作了测定,以期对中药饮片中铜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对15味中药材19种饮片中重金属元素铜的含量测定,建立和完善中药材中铜的分析方法。
新研究表明未来或可使用生物膜修复人类视力
科学家最近成功将一种生物膜应用于老鼠视网膜,使其能够恢复感光性。这种生物膜被称作P3HT:PCBM,是由两种对光高度敏感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被用于构建太阳能电池)。为了测试这种生物膜,来自意大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饲养了两组老鼠:一组具有完善的视力,一组遭受严重的视力退化。 在对它们进行解剖之后,研究人员在一种有机溶剂中将老鼠的眼睛分离出来,并且剥离视网膜。
Nat Commun:新型纳米多孔膜可实现气体高效分离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纳米多孔膜材料,可以极大的提高膜的选择性,而膜的渗透性比传统的商业化分离膜高100到1000倍。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能制备成商业化组件,将有望变革膜分离技术。相关研究5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Nature:早老素家族天冬氨酸膜整合蛋白酶的结构
近期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题为“早老素家族天冬氨酸膜整合蛋白酶的结构”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1月3日Nature杂志以“Structural biology: Membrane enzyme cuts a fine figure”为题,详细介绍了这项成果及其意义。 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成果令人吃惊,因为细胞膜的内部是一种疏水性环境,而这项研究发现一些蛋白酶能利用水分子在膜内消化其它蛋白。
ACIE:铜催化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新进展
在有机小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CF3)官能团,能增强该分子的化学与代谢稳定性、改善其亲脂性、以及提高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选择性等特性。因此,含三氟甲基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从2011年Buchwald、王剑波、刘磊和傅尧课题组首次报道铜催化烯烃直接三氟甲基化反应以来,这一方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铜催化烯烃三氟甲基化反应的机理却仍不明确。
省电50% 超高效降膜式离心机组正式面世
摘要:随着天气转暖,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即将开始启动,在办公室上班的开始发愁了。据了解,李先生公司所在的办公楼中央空调进行集中制冷通风调节,由于分户计费,像李先生这样的用户都是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支付电费,每年高昂的空调费成为租户最头疼的事。 在此背景下,国内中央空调行业领导品牌美的凭借其不同凡响的科技实力,于近日推出了高能效双级压缩降膜式离心机组。
JBC:揭开细菌生物被膜产生的分子机制
2013年4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引发细菌粘液形成的分子机制,细菌粘液的形成往往使得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很难被杀灭。这项研究或许为临床治疗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提供思路和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