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出丘脑发育关键性遗传因子Lhx2和Lhx9
丘脑是大脑的中央编译器:有专门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接受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送到大脑深处。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学院毒理学和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如今鉴定出负责这些神经元发育的两种遗传因子Lhx2 和Lhx9。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丘脑发育的理解,而且长期而言,有助于治愈丘脑中风(thalamic stroke)。 人大脑有1千亿个神经细胞,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
Nature: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揭示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突变 为开发靶向药物提供希望
研究人员对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遗传基础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大型研究,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该疾病发病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思路。
:新的全基因组测序两天内可诊断新生儿中的遗传性疾病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新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仅在几天之内就能对ICU中的新生儿的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该技术主要的革命性特点是速度(在一个为时50小时的周转时间内就可获得遗传学的检验结果,而用目前的方法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获得这些结果)。这种基因测试可缩短获得诊断的时间,快速启动任何可得到的治疗,并减少焦虑的父母获得遗传咨询的时间。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定位难治性癫痫病灶
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而致痫灶的定位是手术或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前提。一项关于“Gamma knife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in seizure focus localiz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的研究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方法定位难治性癫痫患
FDA批准首个用于成人遗传性眼病的视网膜植入物Argus Ⅱ
2013年2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Argus Ⅱ视网膜假体系统作为首个植入式治疗成人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装置。设备由一个小的视频摄像机、发射眼镜、影像处理单元(VPU)和植入型视网膜假体(人工视网膜)组成,取代视网膜退化细胞的功能,并改善患者对图像和运动的感知能力。VPU会将视频摄像机的图像转换成电数据无线传输到人工视网膜上。
Learn & Mem: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大脑的神经元及行为复杂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Learning & Memo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冲绳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鼠体内鉴别出了其负责行为决策的神经元,利用一种特殊的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光学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失活作用,揭示了其可以促进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
EMBO Rep:揭示癫痫症发病的新型遗传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MBO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症的新型遗传组分,特发性全身性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癫痫症,而癫痫症则是一种神经障碍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大脑突发性地不受控放电现象,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协同转运蛋白KCC2的遗传突变。
EJHG:新方法或为治疗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提供思路
细胞中的基因疗法应用于线粒体。 (Image: Ron Boardman/Getty Images) 在细胞中,线粒体就像小型发电机一样为机体提供能量,但是当线粒体功能发生错误,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产生疾病的根源就在于线粒体中的DNA的突变,线粒体中的DNA和细胞核中的DNA是不同的。由于线粒体异常所导致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可以引发成年人丧失视力。
Science:遗传并非肿瘤细胞多样性唯一的驱动因素
据研究人员报道,尽管有着等同的基因组,但癌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行为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包括它们对化疗的反应。这些发现对流行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这一流行的观点认为基因差异是实体肿瘤中个体细胞有着不同行为的主要原因。一些功能上的差异有些对癌症的进展或对治疗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许多肿瘤中,仅有某些细胞才会驱使肿瘤的生长或变得对化疗有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