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发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和温度响应中的作用”综述文章

   表观遗传调控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调控机制,在真核生物中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生长发育及对逆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这一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过程中具有广泛而动态的调控作用。环境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

2021-02-08

NAR:揭秘表观遗传学开关控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2021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或能帮助定量评估特定表观遗传学改变对基因转录率的影响;研究者表示,基于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成功在体外制造重组的含有染色质的组蛋白修饰。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

2021-01-04

研究公布水生植物莲的基因组遗传变异与表达数据库

  莲为水生植物,俗称荷花(莲科莲属),莲的起源较早,对研究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莲花色、花型丰富多样,且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广泛;兼具食用、药用等重要价值,引发学界关注。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地理学学科组与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合作,构建了莲的基因组遗

2021-02-02

Stroke: 研究揭示中风的遗传风险因素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Geisinger的研究人员已确定常见的遗传变异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而言。

2021-01-21

灌树蛙属分类研究取得进展

  灌树蛙属Raorchestes由Biju等学者于2010年建立,隶属于树蛙科Rhacophoridae,该属物种的体型较小,体长15-45 mm,常栖息于灌木丛中,繁殖方式为直接发育,即蝌蚪在卵内完成变态过程,直接孵化出幼蛙。该属包含68个物种,其中多数物种分布在印度(尤其是西高止山脉),此外还分布于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

2021-01-21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自然》发文:推动揭示2型糖尿病等复杂遗传病的分子机制

 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组严健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解析非编码DNA突变对转录因子结合的影响》,为揭示2型糖尿病等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进展。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成功利用SNP-SELEX技术,分析人

2021-01-29

Sci Adv: 研究人员确定了影响大脑及颅面骨骼的新遗传疾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心脏和面部特征的发育延迟和畸形。这种名为连锁特异性去泛素化缺乏引起的胚胎缺陷综合症(LINKED),是由OTUD5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该突变干扰了胚胎发育中的关键分子步骤。研究结果表明,新发现的分子机制可能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常见和罕见的此类疾病,并改善患者护理。

2021-01-22

唇形科分类研究获进展

  唇形科(Lamiaceae)为被子植物第六大科,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该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烹饪、药用、园艺、建材等方面应用广泛,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唇形科与马鞭草科(Verbenaceae)进行系统重排以后,唇形科的范畴及分类系统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唇

2021-01-11

eLife: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肠道细菌代谢,竟可延长宿主寿命

2020年1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宿主生命的多个方面,包括衰老。鉴于人类肠道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阐明特定微生物物种如何有助于长寿一直是一个挑战。为了探索细菌产物对衰老过程的影响,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和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利用光遗传学(optogenetics)直接控制生活在秀丽隐杆线虫肠

2020-12-20

植物器官形态遗传解析研究获进展

 植物器官形态的建成是植物研究领域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之一,存在环境和遗传之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导致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目前,学界对植物器官复杂形态的描述仍缺乏同一尺度内准确量化的方法,从而限制了器官形态的遗传解析和设计改良。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通过异速生长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拟南芥叶片和花瓣器官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