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概念层面上的自我-他人道德偏差
日常互动交流中,自我-他人偏差可能引起误解、分歧甚至冲突。道德观点对塑造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是否存在自我-他人道德偏差,人们却知之甚少。围绕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年特聘研究员饶俪琳及其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关于人们应该如何判断行为对错,有两个重要指导原则:道义主义(Deontology)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大数据背负的道德重担:心脏将停,谁来决定数据去留?
近年来,个人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颁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涉及到医疗数据时,我们应该如何在保护患者数据与利用大数据和数据集造福医学研究之间取得平衡?在接下来的文章中,Marieke Bak——Crirical Care最新发表的文章作者之一,将向我们解析这一难题,并介绍在紧急医疗情况下收集数据并征得患者同意过
科学家利用CRISPR技术开启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伦理道德问题是否需要关注?
2017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对人类胚胎的遗传信息进行了编辑,这似乎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当你看到新闻头条是“开创性的研究以及婴儿设计”时,你可能会质疑科学家们是否真的能够完成这样的操作,但这的确是研究者向前所迈出的一大步,随着研究的进行,科学家们后期还将会提出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很多问题。科学家们到底做了什么?经历了多年的研究,
PNAS:利益or道德如何抉择?脑电刺激让你“向善”
神经科学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人类对“自由意志”的信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受到大脑生理构造的制约。近日,一项发表于PNAS的研究再一次从诚信角度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诚信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
Science:再谈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剧中以侯亮平为首的反贪局检查官们不惧各方势力,勇于跟贪官污吏作斗争,肃清干部队伍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相比之下,科研界虽然没有"贪官污吏",但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的丢失,学术不端行为的不断涌现,也大大地降低了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对此,我们也应以"科学家的名义",同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让好的科研态度,好的科研成果能够传承下去。
4个残忍且不道德,但获得了成功的医学试验
医学史上满是奇怪和可怕的实验。许多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但是也有少数方法、药物和设备的使用延续到了今天。其中包括下面四个过程相当可怕不道德,然而获得了成功的实验。1、乙肝疫苗如果有“令人作恶科学奖”,那么
英国环境大臣:反对转基因“不道德”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大臣欧文·佩特森日前表示,一些组织极力反对转基因农业技术应用于亚非欠发达地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这可能导致数百万人由于食物不足而过早死亡。 据英国媒体14日报道,佩特森指出,转基因技术有助于解决粮食供应危机,但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近年来一直反对使用这种技术,阻止转基因农作物在亚非欠发达地区推广,这给解决世界性粮食问题的努力蒙上阴影。
带技术跳槽的职业道德底线和风险预防
无论外资还是内资,技术人员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除了各种管理和法律上的防范措施外,正视有突出贡献的核心技术人员的长期利益诉求,并采取期权激励和内部创业等手段调整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