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调节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

6月15日,Science在线报道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进入线粒体的效率可调节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的水平。 为了更好地理解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反应,研究者研究了,应激相关激活转录因子-1(ATFS-1)感受线粒体应激过程,及其在线粒体非折叠蛋白反应(UPRmt)条件下与细胞核通信的机制。 研究发现,调控的关键点是ATFS-1进入线粒体的效率。

2012-11-18

Science:逆转录转座子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6月28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了关于体细胞逆转录转座子在人类肿瘤发生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转座子(TEs)在人类基因组中含量丰富,有些能够通过RNA中间体产生新的插入序列。在癌症细胞中,通常抑制TE活动的机制如果遭到破坏,可能会促进诱导突变的逆转录转座子的产生。研究者对五个类型的癌症中 43个高覆盖率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的TE插入序列,进行了单个核苷酸分辨率的分析。

2012-11-18

Annal Inter Med:揭示HIV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于患者机体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的影响

2012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00年至2008年间,美国部分的HIV感染病人接受了有效的疗法,比如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经过治疗的HIV感染者表现出了低的传染性,而且在其死亡后其机体已经产生了健康的免疫系统”,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这样说。

2013-06-19

Nat Struct Mol Biol && JBC:鉴定出转录因子PHF20为基因p53的关键性调节物

2012年8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和同事们鉴定出一种新的转录因子,即PHF20,并且阐述了它在维持p53的稳定性和转录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p53基因允许正常细胞生长和抑制肿瘤产生。他们发现PHF20在调节p53中发挥着之前未知的独特作用。

2012-11-18

昆明植物所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首次解析麻竹花转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郭振华研究组和李德铢研究组多年来致力于竹子的繁殖和开花机理研究。最近,利用高通量的Illumina GAII测序平台,研究人员对木本竹种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测序共产生了约96,000,000个reads,经de novo从头组装后共得到了146,395个高质量的unigene,平均长度为461 bp。

2012-11-19

PNAS:利用RNA聚合酶突变体构建转录逻辑门文库来进行疾病诊断治疗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者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对酶类进行分裂和修饰从而产生一个新型的遗传逻辑门。

2013-03-17

Cell Reports:鉴定出转录因子ovo也在眼睛发育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涡虫(planarian)拥有非常强的再生任何身体缺失部分的能力,因而被人们大量地研究。不过,如今,它们也可能作为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眼睛发育和眼睛疾病的模式系统。2012年8月2日,这项关于涡虫眼睛中有活性的基因详细目录的研究发表在《细胞》期刊子刊Cell Reports上。

2012-08-07

PNAS:研究解析新型核周转录沉默机制

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DEAD-box家族蛋白中两个成员:UAP56和Vasa在piRNA生成和功能行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指出了一种新型核周转录沉默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麻省大学医学院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部的翁志萍(Zhiping Weng)教授,以及细胞及发育动态部的William E. Theurkauf教授。

2013-01-16

PLoS ONE:转录组断层技术可对脑部疾病的基因表达进行三维成像

2013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技术,可以对大脑结构中的基因表达样式进行三维成像,这种技术俗称为转录组断层技术,其结合了组织切片的微阵列技术,可以都对脑部基因表达的密度和位置进行精确图谱成像,相比当前的绘图成像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013-01-14

J Virol:解析病毒转录新机制

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Lerner研究所(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发现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磷酸蛋白的三个磷酸化位点突变之后,会剥夺了功能性N-RNA模板的形成,从而影响病毒的转录复制。这不仅有助于分析磷酸化在磷酸蛋白P3A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能揭示一些传染病病毒的作用机理。相关成果公布在1月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在线版上。

20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