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search: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13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逸平研究组关于“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研究成果。 泛素连接酶作为一种翻译后效应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in-F-box protein)复合体重要组件的F-box蛋白主要作用是对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

2012-11-18

JBC:两种泛素连接酶引起生长激素受体内化

受体内化是指受体蛋白通过质膜凹陷从而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内化后受体失活,信号转导过程中断。生长激素受体(GHR)的内化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该过程依赖于多聚泛素连接酶Skp Cullin F-box (SCFβTrCP)的结合及其酶活性的大小。近日,荷兰乌德勒支大学Ger J. Strous等人发现,UBC13以及HSP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对生长激素受体内吞是必须的。

2012-11-18

Sci Rep:出生顺序会影响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性吗?

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出生顺序的潜在长期健康影响的认识,尽管还需要进行将“同胞对”包括在内的更大规模的研究来全面评估这一联系。

2014-03-17

PNAS:身体活动对骨尺寸和强度的长期益处

一项研究发现,锻炼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让人在一生中促进其骨质量、尺寸和强度的增加,而且这种情况对于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锻炼的人而言可能会保留得更长久。骨质量、尺寸和强度因为青年时期的身体活动而增加,但是尚不清楚这些身体活动的收益是否会在整个成年期持续存在。

2014-03-25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1

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0

Nat Commun:身体热量的演化起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哺乳动物控制体温的能力也许是作为用来保护后代、降低未成年死亡率的一个机制而形成的。 维持稳定体温的能力,也许使得哺乳动物能够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能通过打颤来产生热量,但身体热量的另一个来源是棕色脂肪,它能以非打颤的方式发热。

2013-07-25

BPH:做家务并不能代替身体锻炼

许多人把做家务当成锻炼身体,但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做家务较多者反而更容易超重。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多数人会高估做家务的运动量,从而忽视身体锻炼。 英国北爱尔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BMC公共卫生》上报告说,他们对4563名成年人的身体锻炼、做家务习惯及体重等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询问了他们如何评价做家务的劳动强度等问题。

2013-10-29

PLoS ONE:身体异常或暗示精神分裂症胎儿发育中断

轻微身体异常(MPAs)是发育偏差的轻微症状。已有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患者中,MPAs频率有所升高。这些颅面部地区及四肢的较小形态异常在胎儿发育期间出现,并标志着精神分裂症的危险信号。大量实验证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比控制组被试身上更多地发现MPAs,并且,MPAs可能指示出潜在的精神分裂症的内在表型。

2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