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生子携手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登疑难病研究高峰——揭秘库欣病的遗传发生机制
2015年3月,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共同领衔,北京泛生子生物科技协助完成的库欣病遗传发生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正式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3月刊。
2013年复旦大学医科类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8项,获批金额达到19743万元
据复旦大学医学科研管理办公室消息称,2013年复旦大学医科类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8项,获批金额达到19743万元,项目数占复旦大学获批项目总数的61.9%,获批金额占复旦大学获批总金额的54.7%。具体项目见附件。
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疗研究中心在肿瘤医院成立
近日,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疗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吴毅教授出任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共同为中心揭牌。首届全国甲状腺肿瘤规范化诊疗学习班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期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大外科主任陈宗佑等参加揭牌仪式。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新一轮标准化病人培训启动
9月14日上午,上海医学院在枫林校区东一号楼报告厅举行了新一轮标准化病人培训启动会。上海医学院汪玲副院长、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鲁映青主任、新老标准化病人、临床培训教师等近40人出席了会议。 汪玲副院长首先致辞,感谢新老标准化病人对医学教育事业的热情投入和无私奉献,并对新一轮培训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赖雁妮医生简要介绍了标准化病人的定义、工作职责及不同学科团队。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举办第三届国际生殖免疫学大会暨国家级生殖免疫学习班
9月27日到29日,由中国免疫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我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生殖免疫学大会暨国家级生殖免疫学习班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是在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教授组织的前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基础上开展,会议内容围绕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生殖内分泌-免疫-代谢调节网络、免疫避孕、生殖免疫相关疾病共四方面展开。
不懈追求新的人生境界和智慧——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
“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熟睡中的葛均波医生,“葛医生,有个急性心梗病人需要您手术。”“好,我马上来。”凌晨4点,葛均波赶到医院为病人手术,随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葛均波院士) 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接到这样的电话,这个华东地区第一条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10多年来已经抢救了约2000例患者。
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葛均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9日揭晓,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校信息学院金亚秋教授、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分别当选信息技术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复旦大学葛均波教授荣膺“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
11月23日上午,上海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教授葛均波获得第十二届“上海市科技精英”荣誉称号,受到大会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为其颁奖。 葛均波教授,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我国第一套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内科学》出版工作在复旦大学启动
由我国著名消化病和肝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吉耀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内科学》日前在上海举行全体编委会议,来自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的30余位内科学专家、人民军医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辑等与会,此标志着我国首套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内科学》出版工作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梅里埃研究所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梅里埃研究所实验室 共同目标:帮助肿瘤病人及临床医生应对疾病 共同使命:改善公众健康水平和实现个体化治疗;在体外诊断和免疫治疗方面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开展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鉴定并验证肿瘤相关标志物 里程碑 2006年8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07年3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签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