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首席市场官赵立见先生分享区域民生项目建设经验
从DNA双螺旋模型建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在探索自身遗传奥秘、防治疾病的进程中从未停下脚步。健康是每个人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人民健康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条件。十九大提出了大健康观,倡导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强预防,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有病能医、医病便捷乃至免费”。以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基因检测是新时代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对增进人民福祉、减少社会医疗负担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昂贵的价格、“高
专访复旦王永明教授: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重病杀手”
自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技术的问世以来,它就接受了无数人的改造和验证,事实证明它是一个非常强有力而且仍有相当大潜力的工具,它的发现让基因治疗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生物谷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家青年**”王永明教授为我们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目前发展情况和未来应用前景。王永明教授从2010-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3年9月回国组建实验室,所以较早地开展了技
施裴永课题组最新《Cell》文章:保护胎儿免受感染和出生缺陷的寨卡病毒疫苗
“这项研究中,我们给妊娠小鼠注射了两种潜在疫苗,结果第一次证实了给母体注射疫苗可以保护胎儿免受病毒影响。”文章通讯作者、寨卡疫苗研发专家施裴永教授说。“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评估疫苗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能力十分必要。”这两种疫苗分别是:脂质体纳米颗粒包覆的编码ZIKV prM和E基因的改良mRNA疫苗;减毒活ZIKV系(NS1蛋白缺糖基化)。寨卡病毒对健康成人和儿童的感染症状较轻,但对发育中的胎儿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专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明研究员
编者按: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强力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大跨步的前进。 可以预期首先在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单基因疾病的治疗方面,会迅速取得突破。为此,生物谷在即将召开2017 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之际专访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明研究员。生物谷: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生物谷主办的2017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 并接受生物谷的专访。您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赵方庆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微生物组解析的新技术
2017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基因组学实验室赵方庆团队题为“MetaSort untangles metagenome assemblyby redu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lexit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提出基于降低物种复杂度策略,对复杂微生物群落进行基因组结构解析的新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扩大杂交谷子种植面积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 有"杂交谷子之父"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提出将谷子列入主粮、扩大杂交谷子种植面积的建议。赵治海介绍,谷子是我国传统作物,历史上我国种植面积
跨尺度血管结构3D打印工艺创始者--浙江大学贺永教授
编者按:医用3D打印在近几年是一个热度呈直线上升的时髦技术。3D生物打印跨过第一、第二层次,已经在医疗模型、诊疗器械、康复辅具、假肢、牙齿及人工关节等方面催生出了一个产业链雏形。然而,有关3D打印产品的审批
首席科学家赵世民谈代谢物的生物调控功能
编者按:生命的调控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的,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蛋白质水平和代谢水平,这也是多组学研究的意义所在。为;此,围绕代谢与疾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蛋白组学等研究工作,生物谷专访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国家蛋白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赵世民。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赵方庆团队发表环形非编码RNA识别新技术
2017年2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Circular RNA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eed matching”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环形RNA的识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