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院士课题组与盛诺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靶点在临床乳腺癌病人中对他莫昔芬耐药的重要作用
国际知名肿瘤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IF 15.606)近日发表了名为“Tamoxifen上调ER-α36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ALDH1A1增强肿瘤细胞的干性并促进细胞转移”的文章(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r201815),该研究由陆军军医大学,前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科卞修武院士课题组与盛诺基合作完成 。乳腺癌是常见的影响女性健
赖良学课题组在大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无毛小猪,可精准模拟人类毛发缺失的疾病病理,用于人类的毛发再生研究。 1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人类分子遗传学》(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 "Generation of Hoxc13 knockout pigs recapitulates human ectodermal dys
《自然》年度人物David Liu课题组运用基因编辑有望治疗遗传性耳聋
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音乐家贝多芬本人也从未能听过他的名曲《欢乐颂》,但是谢谢有和他同样名字的小鼠模型,我们离治疗遗传性听力疾病又近了一步。12月20号,华人科学家Xue Gao(高雪)、Yong Tao以及其他共同作者在Broad Institute 的David Liu教授(2017《自然》十大人物发布,基因编辑、CAR-T成关键词)和麻省总医院Zheng-
今日Nature封面:钱璐璐课题组教DNA自己画出了蒙娜丽莎
2006年,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Paul Rothemund博士开发了一种技术,能按照预先的设定,将DNA折叠成特殊的形状。这一技术也被戏称为“DNA折纸”。它让科学家们能控制DNA的自我组装,拼成特定的形状。100纳米大小的笑脸,就是科学家们的杰作。这一技术除了好玩之外,还给纳米技术领域带来了革命:人们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出分子级的“设备”,或是分子级的“智能材料”,从而
Nature:中科院蔡时青课题组揭示出衰老速度存在自然差异之谜
在大鼠大脑中,对神经胶质细胞进行抗GFAP抗体染色,图片来自ArizonaLifeScience/Wikipedia。2017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衰老的特征是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而且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一种主要风险因素。先前关于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长寿的调节上,有超过100个基因和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已被鉴定出能够调节酵母和哺乳动物等有机体的寿命。近期的研究已表明基因
同济大学刘琦教授课题组在Cell旗下刊物《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发表论文系统探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的计算生物学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被认为是近年来癌症治疗手段中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通路,激活免疫细胞消灭肿瘤。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类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出现响应率低,个体化差异大等临床问题。如何基于特定的biomarkers以及计算模型,对于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个体化的免疫检查
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自然通讯》发表合作论文揭示 YEATS2 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促癌作用
2017 年 10 月 20 日,生命中心李海涛研究组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石晓冰课题组合作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YEATS2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tumorigene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YEATS2 关联组蛋白乙酰化至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发生)的研究论文。
国内优秀科学家“衰老”课题重磅研究一览
众所周知,衰老关乎人类的健康和寿命。随着生物学知识的积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关于衰老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抗衰老、染色质结构与衰老、氧化还原与衰老、影响衰老进程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下面盘点一下近年来人类健康衰老领域的研究。1. Cell Res: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课题组等通过单碱基基因编辑重塑超级干细胞利用基因编辑
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曾木圣课题组揭示食管癌早期病变与食管癌演化特征
2017年9月12日,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comparis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its precursor lesions by multi-region whole-exome seq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揭示ILCreg细胞调节先天性肠道炎症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72017年9月12日/生物谷BIOON/---肠道含有广泛而又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潜在的病原体和需要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食物性抗原。肠道粘膜免疫反应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耐受性丢失,从而导致肠道炎症,如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