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发现能诱导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键驱动子—NSD3!
2021年3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名为NSD3的酶类或是癌症发生的主要驱动子;如今这种染色质调节酶已经被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研究,其是常见肺癌的关键驱动因素,而靶向作用该酶类的药物或能改善特殊类型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存活率。研究者Lukasz
Cell:多种新冠病毒变体竟可抵抗辉瑞和Moderna新冠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
2021年3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造成COVID-19的SARS-CoV-2冠状病毒在整个大流行期间发生了突变。这种病毒的新变种在世界各地出现,包括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或逃避免疫系统的变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丹麦、英国、南非和巴西/日本都发现了此类变种。了解COVID-19疫苗对这些变种的作用如何,对于阻止全球COVID-19流行病的努力至关
研究揭示细胞内体运输途径中SNX1诱导膜变形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飞课题组在膜动态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embrane remodeling by SNX1为题,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两篇Nat Genet:科学家对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诱发人类疾病的病因!
2021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或能揭示人类疾病的病因。研究者表示,iPSC或许适合帮助他们发现引发复杂罕见遗传
研究建立用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评价的人肺泡上皮诱导模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用于大气污染物毒性评价的人肺泡上皮诱导模型,该研究由实验室研究员Francesco Faiola、刘思金、汪海林和刘倩合作完成。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近年来,大气污染对人
研究发现无毒浓度纳米银可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安团队在纳米银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发现,无毒浓度的纳米银可通过降低重金属砷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生物累积和提升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来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ilver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arsenic induced ge
免疫系统参与压力诱导的抑郁和焦虑
环境压力刺激可增加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机体免疫系统可快速响应环境压力刺激,免疫系统是否参与环境压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发生是一个尚待探讨的科学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支持下,浙江大学研究团队与合作者的研究发现,先天缺乏CD4+T淋巴细胞或使用特异性抗体清除CD4+T细胞的小鼠在环境压力刺激后不易产生焦虑
Nature:新研究详细揭示断裂诱导复制机制
2021年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每个有机体都具有DNA,每个有机体都进行DNA复制,即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精确复制自身的过程。尽管这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过程,但它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断裂诱导复制(break-induced replication, BIR)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在人类中,它主要用于修复用其他方法无法修复的DNA断裂。然而,B
研究发现:即使防晒 由紫外线诱导积累的DNA有害突变也很突出
皮肤是我们抵御毒素和紫外线等多种外在伤害的第一道屏障,每天除了会受到来自环境导致的DNA损伤外,也面临着内源性DNA损伤或DNA复制错误的问题,致使人体的体细胞基因组发生单碱基取代,插入和缺失,重排和拷贝数变化等突变,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这些引起突变甚至致癌的机制已然众所周知,但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我们仍未能准确测定皮肤中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