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开发能完成眼内注射治疗黄斑变性手术的机器人
黄斑变性是瑞士老年人视力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严重影响老年人视力,导致视野模糊、丧失阅读和驾驶能力,严重的甚至眼睛只剩一些光感。目前医学界对黄斑变性尚没有根治手段,但采用向患者眼内注射药物,可以延缓病变进程,帮助患者保持和改善视力情况。患者每间隔一定时间(3-6周)需要接受一次治疗,瑞士每年进行这种注射术约10万人次。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进行眼部局部麻
Opthea治疗黄斑变性新药早期临床结果积极
日前,Opthea公司公布OPT-302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et AMD)的临床1/2a期试验进一步取得积极结果。OPT-302是联合靶向VEGF-C/D治疗湿性AMD的新型生物制剂。这些数据公布在美国视网膜专家协会(Ameci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ASRS) 年会上
Ophthotech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III期临床失败
2017年8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总部设在纽约的Ophthotech公司(OPHT)宣布,其Fovista(pegpleranib)III期临床试验未达到主要终点,宣告失败。该试验评估了Fovista与Eylea(aflibercept)或Avastin(贝伐珠单抗)联用,相比于Eylea或Avastin单独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者的疗效。Fovista没有显示出任何
成功在体内再生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细胞
图片来自Tom Reh lab/UW Medicine。2017年8月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再生成年小鼠的视网膜细胞。这一发现为人们有朝一日修复创伤、青光眼和其他眼睛疾病导致的视网膜损伤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imulation of functional neuronal
Nat Commun:利用CRISPR-Cas9阻止视网膜中的血管生成,有望治疗多种眼部疾病
图片来自Thomas Splettstoesser (Wikipedia, CC BY-SA 4.0)2017年7月27日/生物谷BIOON/---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导致视力丧失和失明,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
PLoS Biol:鉴别出新型tau蛋白复合体 或为开发神经变性疾病新疗法提供希望
2017年7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很多神经变性疾病发病的标志就是蛋白质聚集体的形成,然而这些蛋白聚集体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至今研究者并不清楚;最近,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名为tau蛋白新的特性,该蛋白是一种和阿尔兹海默病直接相关的易聚集蛋白,相关研究或为阐明毒性tau蛋白的聚集新机制提供新
Nature子刊揭示视网膜在视觉信号加工过程中的新作用!
2017年6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UQ)的研究人员成功揭示了人眼如何计算移动物体移动方向的秘密。通过使用先进的电子记录技术,UQ 昆士兰脑科学研究所(QBI)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眼睛视网膜中的神经细胞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分。Stephen Williams教授解释说神经细胞的树突(神经元上负责传导电信号的分支)在图像解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网膜并不仅仅是
大脑中的免疫细胞或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发生直接相关
2017年6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遗传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对组成大脑一线免疫防御机制—小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子标记特性进行了描述,研究人员发现,小神经胶质细胞在多种神经变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疾病、亨廷顿氏症、精神分裂症等。图片摘自:Nicole Coufal研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5月2日,《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采用基于彩虹鱼克隆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视网膜干细胞在视网膜睫状边缘区的准确定位;同时在边缘区中发现一类目前尚未报道的静息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