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陈集双——南京工业大学——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发和天然药物工厂化扩繁;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产油微种质衰退机制研

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发和天然药物工厂化扩繁;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产油微藻种质衰退机制研

2016-07-26

PNAS:艾滋病毒的“隐形

默里大学医学院,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和亚特兰大儿童卫生保健的病毒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关艾滋病的关键问题,即艾滋病毒如何组装它的传染性隐形衣。

2015-06-05

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日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在藻种筛选、光生物反应器、油脂提取及生物柴油制备等技术领域取得70余项专利技术。 油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易培养及脂类含量较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油脂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煤电厂和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制备生产生物柴油。

2015-03-26

人类未来的粮食:微

今后,“人吃五谷杂粮”这句俗语可能要改变,除了“稻、黍、稷、麦、豆”,还要加上微藻。 微藻是啥?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因其蛋白质、脂类等营养元素丰富而可以代替粮食,被称为“未来神奇食品”。 通威集团旗下的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微藻选育、养殖到采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其微藻养殖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5-02-16

巴西试验用微生产生物柴油

巴西石油公司4月4日宣布,公司投资的一个大规模微藻培育试验项目在该国东北部正式启动,培育出的微藻将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这个试验项目地点位于巴西北里约格朗德州的埃斯特雷穆斯市,由北里约格朗德联邦大学负责具体的科研工作,探索微藻培育与实用途径,并为最终的商业开发积累经验。 巴西科研人员认为,微藻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既经济又环保。

2015-02-16

国内首创高效磁加载水分离站问世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安徽雷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氮磷藻磁聚移出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每小时处理100立方米污水的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站。这项成果通过半年时间运行,对藻细胞、总磷等去除率均超过90%。中科院、中科大以及环保部门的权威专家日前通过了对这项成果的技术鉴定。

2015-02-16

药监局再度回应螺旋检测标准

当事企业否认集体公关 螺旋藻铅超标风波愈演愈烈,螺旋藻产品经历了从不合格到合格两大截然不同的检验结果之后,媒体纷纷质疑,成为企业集体公关的结果。为此,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对螺旋藻保健食品有关问题作出回应称:第一次公布的是监测结果,第二次公布的则是监督检查的结果,后者才具有法律效力,监测并不意味着确定超标。

2012-04-13

J Paleon:黄迪颖等发现最早的食亚目甲虫化石

近日,国际刊物Journal of Paleont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First Skiff Beetle (Coleoptera: Myxophaga: Hydroscaphidae) from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最早的藻食亚目甲虫化石。

2012-11-18

浙江大学教授研制出“隐身” 可使生物隐形

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中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并用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2013-11-01

J Virol:张奇亚等发现可编码胆体降解蛋白的首株无尾噬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提前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Cyanophage with a Cyanobacterial Nonbleaching Protein A Gene in the Genome。”,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首株无尾噬藻体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具有的编码藻胆体降解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