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11-12

Cell:开发出病毒感染实时成像技术,从而实时监测细胞中的病毒感染

2020年11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和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病毒感染。他们预计这种技术可用于研究多种病毒,包括导致目前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SARS-CoV-2。因此,这种被命名为病毒感染实时成像(virus infection real-time imaging, VIRIM)

2020-11-16

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无标记血管成像双光子显微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炜团队、北京大学教授施可彬团队合作,研制出首台短波长(520纳米)激发的双光子显微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毛细血管的高分辨率、无标记、无创活体成像,相关成果论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

2020-11-12

香港科大利用双光子显微内镜实现高分辨率深层脑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实现高分辨率神经突触成像。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高的分辨率和功能成像,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展开大脑功能和神经活动的研究。然而,双光子方法受到激发光子和发射光子极度衰减的影响,限制了可以分析的组织深度和对大脑皮层的成像。内窥镜检查可能是探测器官深层区域的更好解决方法。据麦姆斯咨询报道,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

2020-11-12

诺华Cosentyx(可善挺):同类首个成像研究中显示可早期减少滑膜炎!

Cosentyx是唯一一种在PsA全部关键表现中均有效的生物制剂。

2020-11-06

超高分辨光学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例如PALM、STORM、directSTORM等)已达10 nm左右的光学分辨率。然而,要获得超高分辨率图像,需要较长的采集时间(1-30分钟),而样品漂移(通常1 nm/s)会对此产生影响。目前,加入外源标准参照物(荧光小球、金属纳米颗粒等),引入基于额外近红外监测轴向焦平面变化的商用漂移校正系统,或使

2020-10-20

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中心副研究员王海峰和医学人工智能中心研究员梁栋开展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波浪鸡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维成像技术,提出波浪(wave)梯度参数优化方案;针对波浪梯度存在的梯度零阶矩不为“零”问题,提出新的截断式波浪梯度,不仅完善磁共振快速三维成像理论基础,并进一步

2020-10-18

科学家成功成像并追踪视网膜中免疫细胞的神秘活动轨迹!

2020年10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题为“Imaging single-cell blood flow in the smallest to largest vessels in the living retin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眼睛后部活体视网膜中观察到了免疫细

2020-10-12

Cancer Cell: 成像技术预测癌症药物耐受性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成像技术可以代替对侵入性组织活检的需求,以帮助快速确定癌症治疗是否有效。

2020-10-08

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