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Comput Biol:艾滋病毒耐药性的起源问题
近日,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少数艾滋病患者预先存在的突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这一发现特别重要,因为虽然研究人员早就知道艾滋病毒可以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但我们一直不理解该病毒是否靠预先已经存在的突变来产生耐药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杂志上。 Pennings收集了26个临床试验的数据收集。这些患者接受NNRTI药物的治疗以阻止病毒的繁殖。
:武汉大学发现抗艾滋病毒感染新细胞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侯炜教授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科研人员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发表在8月份美国著名国际学术刊物《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这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作用。 据侯炜教授介绍,这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是一类“桥梁细胞”,既具有自然杀伤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JBC:科学家发现克服艾滋病毒抗药性的新方法
2012年9月15日 电 /生物谷BIOON/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存在有几十个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一现象称为多态性。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中的之一称为172K,172K能使得某种特定类型的艾滋病毒对治疗更敏感。不久,医生们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他们开发新药物来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
中国艾滋病疫苗自主创新之路又“积跬步”
中国科学家在探索艾滋病疫苗道路上又迈出一步,攻克了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受抗体阻碍难题。此类疫苗因为腺病毒载体易被抗体中和而难以发挥效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恒河猴模型上进行了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试验。
Virol:周保罗等首次用果蝇表达系统制备艾滋病疫苗组分
近日,国际知名杂志《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保罗研究组关于艾滋病病毒I型(HIV-1)疫苗的最新成果:一种基于果蝇S2细胞的新型HIV-1 病毒样颗粒(VLP)表达系统。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采用果蝇S2细胞表达系统制备HIV-1 VLP作为艾滋病疫苗组分。
The Lancet:新型“四合一”艾滋病药物可简化服药过程
新一期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The Lancet )刊登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将四种已有药物合为一体的“四合一”医治艾滋病药物,临床试验显示它不仅有效,并且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大大方便了患者。
BBRC:王建华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致病机理研究获进展
HIV-1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不能有效抵御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已被认为是机体免疫激活的重要标志,而机体的免疫激活可能更进一步增强HIV-1的复制和传播。但机会性病原体如何加速免疫系统的破坏尚不明确。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HIV-1感染中,DC却起到了双刃剑作用。
研究称一种基因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一种基因可帮助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扩散。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有望据此研发出新的、副作用更小的艾滋病疗法。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将可引发艾滋病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引入两个不同的人体细胞系中,其中一个细胞系中的MX2基因表达被“开启”,即基因可充分发挥作用,而对照组中这一基因表达被“关闭”。
Nature:新基因发现有望开发出新艾滋病治疗疗法
2013年9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首次鉴定出了能够有效防止HIV扩散的基因。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该文章首次揭示了人类MX2基因能够抑制HIV病毒。科学家称该基因能够作为有效的,低度疗法治疗艾滋病的靶点。 科学家在人类细胞系中进行实验,将HIV病毒引入两种类型细胞系中,并观察效果。
PLoS Med:揭示超龄儿童艾滋病检测遇到的麻烦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伦敦城市学校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少儿隐私和监护的关心会阻碍诊所对儿童HIV的检测。该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照顾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