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邵峰等揭示机体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免疫机制
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识别和感受来自微生物的各种模式分子,在诱导免疫反应拮抗病原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的核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此前有关人和哺乳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中,鲜有
PLoS Pathog:揭示良性细菌进化成为致病菌的分子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葡萄牙古尔班基安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就揭示了细菌做出这一改变的分子机制。
Science:对蛙类致病的真菌
巴拿马的交叉带状树蛙(Smilisca sila) 如地下忍者那样,一种特别的真菌细胞会偷偷地进入到世界各地的两栖类的皮肤之内并杀死它们,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了为什么这种特别的真菌会这样厉害. 在1998年,一种叫做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壶菌的新品种被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在近几十年中,它导致了几十种蛙的绝种。
Ang Chem:糖类复合物分子或可帮助宿主抵御致病菌的感染
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利用一种糖类复合物成功地抑制了铜绿假单胞菌进入宿主机体细胞中,这种糖类复合物可以结合细菌细胞中一种名为LecA的蛋白质,而LecA则可以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入侵人类的肺部细胞,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上。
: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基因组演化情况
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报告,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法,他们追踪了一种细菌病原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爆发的演化情况。新研究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流行病设置的应用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研究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其基因组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的爆发会导致肺炎。
科学家发现卵巢癌致病基因
科学家8月6日说,RAD51D基因有缺陷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几率为1/11。他们说,这是10多年来最重大的卵巢癌基因发现。 英国癌症研究会称,确定哪些人患癌风险最高的检查预计将在几年内出台,这或许会让一些女性决定摘除卵巢以抵御癌症。 这项研究成果还将加快寻找新药的速度。
PLoS One:研究揭示流行性致病菌的感染机制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首次发现致病菌可以破坏机体粘膜上的保护性分子,比如粘蛋白类等,然后感染机体的部分组织。研究者的这项最新研究刊登在了杂志PLoS One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流行性菌株肺炎链球菌可以引起结膜炎,并且分泌毒素酶类来破坏粘膜蛋白以及粘膜从而引起眼镜的感染和发炎。
PNAS:金枪鱼可能运输了福岛的辐射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看上去把源自福岛的放射性从日本输送到了加利福尼亚。Daniel Madigan及其同事测量了2011年8月从加州圣地亚哥沿海捕获的15只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放射性铯同位素水平。
J Biol Chem:研究者发现绿脓杆菌外毒素Y新的致病机制
2012年5月25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刊登了美国南亚拉巴马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Y is a Promiscuous Cyclase that Increase Endothelial Tau P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