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科学家成功消灭广州两个岛屿上最致命的蚊子

2019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中国广州的两个岛屿上,研究人员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群--亚洲虎蚊(白纹伊蚊)。他们首次在实地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4%。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方法,将亚洲虎蚊雌蚊的绝育与雄性虎蚊的感染结合了起来。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的蚊子

2019-08-23

多项研究揭示癌细胞致命弱点,为攻克癌症带来新希望!

2019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虽然人类已经不懈努力的研究了几十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攻克癌症。然而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癌症不少的致命弱点,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基于这些致命弱点开发新的药物和疗法。因此本文中小编盘点了近期发现的癌症治疗新靶标,分享给大家。【1】Nature: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DOI: 10.1038/s41586-019-1187-2在一项使用酵母细胞

2019-08-02

Nat Med:揭示一种癌症免疫疗法也会引发罕见的致命性脑炎

2019年8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一名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患上脑炎并在治疗18个月后死亡,探究了这种并发症为何会发生:对这种并发症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子分析,并通过分析获得的分子数据确定了类似事件的发生率。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case report of clonal EB

2019-08-04

Nature: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癌细胞的致命弱点

2019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使用酵母细胞和癌症细胞系的研究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报告说,他们发现在拥有额外染色体组的癌细胞中存在一个潜在的弱点。染色体组是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脆弱性根源于癌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细胞内蛋白质浓度高--这使它们看起来臃肿不堪,而且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题为"Hypo-osmo

2019-07-26

Nat Biotechnol:新型CAR-T细胞疗法高效攻击致命性脑瘤,可清除80%的肿瘤

2019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令人兴奋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对患有胶质母细胞瘤(一种最常见和最致命的脑癌类型)的患者有疗效。他们构建出的一种新方法可能让免疫疗法再次变得对脑瘤有效,而且这可能有助于利用它治疗其他类型的实体瘤。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7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

2019-07-28

80%小鼠肿瘤完全消失 新型CAR-T细胞"咬死"致命脑瘤

《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一项抗击大脑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他们结合两种抗癌新技术,对胶质母细胞瘤展开有效攻击。利用可产生双特异性抗体的新型CAR-T细胞进行治疗,在80%的小鼠中,脑内的肿瘤完全消失!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大脑恶性肿瘤。这种癌症侵略

2019-07-26

Nature:发现导致致命心脏病的基因突变!新药指日可待!

2019年7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与扩张性心肌病(心脏主泵房的危险增大)有关的基因突变,激活了正常情况下在健康成年人心脏中关闭的生物通路。研究发现,通过化学药物抑制这一途径,可以纠正实验室培养皿中患者衍生心脏细胞的突变效应。更关键的是,研究人员使用的药物

2019-07-22

癌症为什么发生致命转移?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幕后黑手!

2019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本期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癌症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导致癌症转移的罪魁祸首。【1】iScience:新的细胞生长补偿途径可以帮助更好地治疗转移性癌症DOI: 10.1016/j.isci.2019.06.029虽然研究人员对原发癌细胞的生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对癌症扩散的致命过程转移却知之甚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牙科学院院长、牙

2019-07-19

靶向细胞外的DNA或是防止癌症扩散的致命武器

2019年7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无细胞DNA (cfDNA)是一种在血液中微量存在的DNA,它避免了酶的降解。由Ryushin Mizuta教授领导的东京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发现了cfDNA是如何产生的。他们还讨论了主要负责生成cfDNA的酶DNase1L3在防止肿瘤扩散中的应用。Mizuta教授说:"这项研究的结果是迈向令人兴奋的基因组医学新时代新阶段的重要一步。"199

2019-07-17

20年后这种病将比癌症更致命 但科学家也许找到了它的命门

 与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相比,抗生素耐药性(AMR)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听起来也没那么可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全球范围内死于AMR的人数每年可超过70万人,相当于每分钟死去的就不止1人。照耐药菌的快速演化趋势,预计在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飙升至1000万,甚至将超过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数量!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AMR列为“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希望引起人们高度

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