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线粒体融合研究方面获进展

2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课题组、胡俊杰课题组和美国科学院院士JodiNunnari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analysis of a trimeric assembly of the mitochondrial dynamin-like GTPase Mgm1”。该研究解析

2020-02-16

Nature Communications:微流控设备捕获脑肿瘤脱落的细胞外囊

 精确的癌症治疗依靠获得有关肿瘤的分子信息来指导有效的治疗决策。由于脑肿瘤的针头活检是侵入性的且困难的,因此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发了捕获脑肿瘤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的微技术。囊泡携带突变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样品,引起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希望对其进行分析以优化治疗方法。尽管它们携带大量信息,但来自肿瘤的电动汽车是非常小的颗粒,由脂质制成,并且相对罕见。因此

2020-02-12

揭示细胞自噬体产生新机制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我们的细胞不断进行春季大扫除:细胞自己的回收系统,即所谓的自噬,将细胞废物填满垃圾袋,将它们运送到回收站(即溶酶体),使得分解的物质再次可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和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式生物酵母中证实称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垃圾袋的膜是在垃圾周围的地

2020-02-08

Blood:红细胞微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也有报道称RBC-MVs通过固有途径启动凝血。为了阐明RBC-MVs诱导的凝血激活机制,研究人员在缓冲系统中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

2020-02-05

揭示内质网通过接触调节无细胞器的生物发生和裂变

2020年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与细胞中的至少两个无膜区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触并影响它们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act sites regul

2020-02-06

CELL:磷脂合成中产生的脂肪酸驱动吞噬的扩张

 近日,德国科隆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Local Fatty Acid Channeling into Phospholipid Synthesis Drives Phagophore Expansion”的文章,发现在自噬过程中,磷脂合成中产生的局部脂肪酸驱动吞噬泡的扩张。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分解代谢稳态过程,对细胞和机体的

2020-01-21

住友制药新型阿扑吗啡舌下剂APL-130277在美进入审查,快速按需治疗各类OFF事件!

2019年12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住友制药美国子公司Sunovion Pharma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阿扑吗啡舌下膜剂(apomorphine sublingual film,APL-130277)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经历的运动症状波动(motor fluctuations,即

2019-12-28

薄薄的金属可将CAR-T细胞高效递送到实体瘤中

2019年1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一种已经用于修复骨折、拉直牙齿和防止动脉阻塞的金属也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扩散,该怎么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块小而薄的装载有抗癌免疫细胞的金属网可在卵巢癌临床前模型中缩小肿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2019-12-24

eLife:揭示被下淋巴窦巨噬细胞如何协助HIV-1在免疫器官中扩散

2019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逆转录病毒,HIV会破坏免疫细胞,抑制宿主抵抗日常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HIV-1感染期间,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会充当这种病毒的储存库,并成为治愈这种感染的障碍,但是这些细胞起初如何感染并保存HIV-1尚不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2019-12-18

特定细菌释放的胞外囊结构或能降低HIV的扩散

2019年1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栖息在阴道中的特定细菌或会释放纳米级别的囊泡来保护机体有效抵御HIV的感染。图片来源:NIH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一类泡状的颗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