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ci:脑部特殊褶皱有助准确记忆
前脑一个被称为“副扣带沟(PCS)”的摺痕显然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记住事情是想像出的还是真实发生了,或记住真正说话的是哪个人。据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是人类出生前最后长出的几条结构性褶皱之一,而且每个人的大小迥异。研究人员说,有这种褶皱的人记忆力要比没有的人强许多。 据剑桥大学的新闻公报称,53名健康的、无认知困难史的成人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研究报告发表在了《神经科学期刊》上。
Angew Chem:研究人员改进了纳米粒子—更准确地递送抗癌药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以防止药物过早释放,这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有望更准确及更高效地将抗癌药物递送至肿瘤。这项研究工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上,并作为本期期刊的封底。 在文章中,生化及分子医学部主席Kit Lam教授和他的团队报道了一种新类型的胶束(称为双反应硼交联胶束,BCMs),能对特定的触发响应产生理化变化。
研究显示脑部损伤可能会造成终身健康隐患
Sci Transl Med:用新的抗炎症药物来对付脑部疟疾
5月23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ive Adjunctive Therapy by an Innate Defense Regulatory Peptide in a Preclinical Model of Severe Malaria,”,文章中,研究者用新的抗炎症药物来对付脑部疟疾。
PNAS:脑部酸度变化对大脑正常活动非常重要
爱荷华州神经学家John Wemmie博士对大脑中酸的作用非常感兴趣。近日,一项他领导完成的研究表明:大脑中酸度的增加或低pH值与恐慌症、焦虑和抑郁有关。但他的研究工作也证实:酸度变化对于大脑的正常活动非常重要。 研究员Wemmie副教授说:我们之所以对pH值会对脑功能的改变有影响非常感兴趣,其原因就是我们已经能够跟踪研究低pH值激活的受体。
Science:孤僻者和善交际者的脑部连接不同
一个人认识的人越多,他脑中的某些部分会长得越大。 据研究人员披露,具体地说,人们发现那些已知处理如面孔等社会信息的脑区域在那些一直居住在较大群组的动物中会较大。 Jerome Sallet及其同事对23个或是独居,或是与一位朋友同住或是生活在一个数目为3至7个猴子的社会性群体中的恒河猴的脑子进行了研究。
:新碳纳米管开发技术有望安全地递送药物到癌细胞
碳纳米管应该能够被人们用来安全地渗入人类细胞并递送抗癌药物或者用于基因治疗的事先经过修饰的DNA分子。尽管在这种概念能够转化为医学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英国巴斯大学Sofia Pasc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纳米管能够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进入一些有用的治疗性分子不能穿越的细胞外膜。纳米管只有十亿分之一米长,在自然中能够以诸如蜡烛烟灰(candle soot)颗粒之类的形式存在。
ACS Nano:纳米注射器递送靶向治疗脑癌的化合物
纳米医学研究人员已开发了一种选择性杀死脑癌细胞的方法,此方法通过一种微量注射器将复合化疗药物直接递送入癌细胞内。该研究结果将发表在4月24日美国化学协会期刊ACS Nano上。 多形性恶性胶质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最常见的、最具侵袭性的恶性原发脑肿瘤,不管用当前任何医疗干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典型患者只有14个月平均存活时间的预后。
Science:研究揭示DNA纳米机器人如何递送“货物”
Fig Source:EurekAlert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A Logic-Gated Nanorobot for Targeted Transport of Molecular Payload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DNA纳米机器人如何递送“货物”。
Stem Cells:产毒素干细胞或可彻底摧毁脑部肿瘤细胞
刊登在Stem Cell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干细胞来抵御脑部癌症,研究者表示,将杀灭癌细胞的疱疹病毒装载于干细胞上,或许可以促进干细胞产生并释放杀肿瘤的毒素。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如何利用产毒素干细胞来清除小鼠脑部的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