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阐明痛觉信息处理的神经环路机制

7月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衍刚研究组完成的研究论文,以《臂旁核将脊髓上行的痛觉信息直接传递到丘脑板内核而非杏仁核》为题,在线发表在《神经元》上。该研究阐明了痛觉相关信息长程传递和诱发保护性行为的细胞及神经环路机制。痛觉是人和动物感知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和威胁的重要途

2020-07-10

Cell:全尺度上测量大脑的长距离连接组绘制

 近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最新论文,利用DNA条形码(DNA barcode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解决全脑尺度长距离连接组绘制问题。文章题目为“BRICseq bridges brain-wide interregional connectivity to neural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in sin

2020-07-20

新研究利用NK细胞治疗癌!

2020年7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s,GB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脑瘤。治疗选择极为有限,而且通常无效,导致大多数患者在诊断后12-18个月内死亡。现在,普渡大学的一位癌症专家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利用一种叫做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来治疗这些肿瘤。研究小组对NK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

2020-07-15

Cell Rep:癌耐药性新机制

通过调查患有脑肿瘤患者的大量细胞样本,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变化如何影响不同药物的作用。他们的发现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2020-07-16

Nature:微生物通过肠-回路调节交感神经元

2020年7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和大脑之间的联系监控着肠道组织及其微生物和饮食内容,调节着肠道的生理功能,如营养吸收和节律,以及与大脑相连的进食行为。因此,有可能存在检测肠道微生物的回路,并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区域,而中枢神经系统反过来又调节肠道的生理机制。近日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文表示,他们通过结合转

2020-07-17

太阳底下不戴帽子,小心你的功能退化

随着七月份的到来,各地气温上升,户外活动的人也多了起来。去海边享受日光浴,去有大片草坪的公园和全家人来个野餐,这样的生活想想都觉得美。不过,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夏天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尽量戴上帽子,头皮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有损坏大脑功能的潜在风险。虽然结论听起来相当惊悚,科研人员们进行这项研究时的出发点还是有据可依的。全球有大约一半的人生活在有可能

2020-07-10

研究阐明秀丽隐杆线虫产生稳健而灵活运动的神经环路机制和算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温泉教授研究组在eLife上在线发表题为Flexible motor sequence generation during stereotyped escap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出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在逃逸行为

2020-06-19

Am J Psych:中国科学家利用灵长类磁共振成像融合机器学习技术成功解析人类精神疾病的环路机制

2020年6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题为“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for Human Autism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From

2020-06-18

回路”大揭秘!华东师大发布多项研究新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的胡谊教授及其团队,采用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成像(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的大脑超扫描技术,对教学材料所引发的学生偏好,教师呈现材料的方法,以及师生之间的大脑同步,进行深入研究。华东师大发布多项脑研究新成果目前,在线教育是大中小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学生

2020-06-11

阻断免疫抑制中性粒细胞可以抑制转移!

2020年6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脑转移,发生在许多癌症中,是一个不祥的发现,仍然难以治疗。对这些转移性肿瘤进行治疗是很有挑战性的,而且它们的微环境还没有像外围癌症那样得到很好的研究。免疫细胞在脑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为传统上认为大脑具有"免疫特权"。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UTHealth生物医学研究院、台湾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