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一特殊基因或与早老痴呆有关

日本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个名为“KLC1E”的基因可能与早老性痴呆症(又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有关,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通过验血诊断和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2014-03-13

PNAS:睡眠周期紊乱改变基因表达的周期

近日,英国Surrey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睡眠模式的改变(如切换到夜班工作)可以显著影响基因表达。

2014-01-23

Nat Genet:破译首个比目鱼基因组 揭秘染色体起源及底栖适应机制

近日,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比目鱼基因组——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在青岛宣布完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表示,这是世界上首个测序完成的比目鱼基因组图谱,标志着鲆鲽鱼类养殖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

2014-02-27

J Clin Oncol:预防卵巢切除降低BRCA基因突变妇女死亡风险

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妇女选择预防性卵巢切除术或卵巢切除手术,死亡风险比那些未选择上述手术的妇女死亡风险降低77%。

2014-02-25

eLife:研究发现黑色素瘤新的遗传脆弱性

由耶鲁大学主导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调控促进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

2014-02-23

Science:基因HCN2与神经疼痛有关

英国科学家新近发现,一个名为HCN2的基因与神经性疼痛有关,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更为有效的止痛药,缓解神经性的慢性疼痛。 剑桥大学药理学系教授彼得·迈克诺顿等人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痛觉神经里缺少HCN2基因,然后对小鼠施加不同的刺激,通过观察它们作出反应时间,判断其对疼痛的感觉。

2012-11-18

Cell Research:裴端卿、赖良学等人利用TALENs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培育免疫缺陷家兔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博士和裴端卿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应用于兔基因敲除研究,建立了兔基因打靶的高效平台。并利用该技术平台成功地将负责T细胞和B细胞重排的重组激活基因(RAG)敲除,建立了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该成果于7月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上。

2013-07-23

Nature:揭示两种抵抗严重疟疾的基因变异体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周三,德国和加纳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两种基因变异体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幸运的个人并不患上严重性疟疾。对1325名患有严重性恶性疟疾的加纳人和828名其他方面都健康的加纳人进行比较,他们发现两种基因变异体。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第一种变异体是在ATP2B4基因发现的。

2012-11-19

Mol Psychia:全基因组水平揭示引发强迫精神障碍和妥瑞症的基因突变

2012年8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两篇研究报告,研究者揭示了引发强迫性障碍(OCD)和多动秽语综合征(TS)的基因突变,相关研究由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研究者承担,研究者首次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相关联分析(GWAS),揭示了引发这两种疾病的基因突变。

2012-11-18

Cancer Cell:抑制HLX基因改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Yeshiva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人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一种罕见的、致命的癌症中获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这可能意味着人们向新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又近了一步。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天的Cancer Cell杂志上。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