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揭秘名为心磷脂的脂质化合物帮助产生细胞能量的分子机制
2021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酵母进行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心磷脂(cardiolipin)的脂肪化合物帮助产生细胞能量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阐明影响人类机体代谢的疾病的发病机制,比如心脏病、糖尿病和巴斯综合症等。心
Science:利用基因组流行病学准确追踪英国COVID-19传播链
2021年1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研究人员对英国第一波COVID-19大流行的5万多个病毒序列的分析,SARS-CoV-2病毒在2020年初被引入英国的次数远远超过1000次。英国在2020年3月全国封锁前引入的病毒谱系往往规模更大,地理分布更分散。传染病流行是由传播链构成的,然而人们但对于共同传播谱系(co-circulating tra
微生物生物膜功能代谢组学创新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膜(Biofilms)是由微生物形成的一种被膜组织,其是微生物为抵抗外界胁迫条件而维持生存的特殊膜组织。生物膜的形成直接造成临床上90%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发生,也关联肿瘤、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耐药的发生(病灶处由于细菌感染形成生物膜)。此外,生物膜的形成对多个行业都产生巨大的危害,如金属精密仪器腐蚀,水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总之,微生物生物膜
Cancer Cell: 蛋白质组学为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提供了新见解
近日,一项新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确定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三种分子亚型,可能会提供新的见解,以匹配针对癌症患者的针对特定癌症的有效疗法。该研究由贝勒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合会(CPTAC)领导,相关结果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
研究揭示大丽轮枝菌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和次生代谢以影响致病性的机制
微生物,特别是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分泌大量小分子化合物——次生代谢物,该物质和初生代谢物不同,其非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对微生物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应对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大丽轮枝菌是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原,影响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在侵染宿主时,大丽轮枝菌会分泌大量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干扰了宿主的正常生命活动,使宿主免疫力
研究解析微藻脂质合成关键酶功能分化取得进展
乙酰CoA: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酯酰甘油(TAG)的最后一步合成的关键酶,也是TAG合成的限速酶。DGAT在植物种子发育与萌发、叶片新陈代谢、幼苗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动物中,由于与TAG合成及代谢紧密相关,DGAT可作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靶标。DGAT是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关键靶标基因,长期受到关注
脂质或在帕金森疾病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20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麦克林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类关键脑细胞的脂质改变或在炎症和帕金森疾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图片来源
微藻脂质代谢研究获进展
三酰基甘油酯(triacylglycerol,TAG)是光合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储存能量物质,是制备微藻生物柴油的原料,在人类健康及动物饲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酰基甘油酯的合成机理,对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油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研究人员,纯化微藻脂质代谢相关的膜蛋白、三酰基甘油生物合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