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于2015年第6期出版纪念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0周年专刊
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意义与影响。
ADA 2015:礼来基础胰岛素peglispro治疗2型糖尿病比来得时(Lantus)更有效
peglispro是首个在III期临床中被证实相较于来得时(Lantus),在降血糖方面具有一致优效性、夜间低血糖风险更低、同时具有体重优势的基础胰岛素。
礼来制药投资胰岛素注射智能笔
位于加州圣地亚哥的Companion医药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低调研发蓝牙操控胰岛素注射笔以及相关APP的医疗设备公司。不久前,他们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次总金额大约为3百万美元,由礼来领投。
Nature Medicine:microRNA-200家族,决定2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存亡
近日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分子健康科学研究所的Markus Stoffel在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2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存亡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microRNA-200家族能够通过相关机制促使B细胞凋亡。
Diabetes:线粒体去乙酰化酶促进抵抗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科研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3在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处理,增强线粒体功能,改善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Nature Medicine:巨噬细胞调节脂肪扩张和胰岛素敏感性机制研究
近日,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IRF5与肥胖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具有相关性,并通过敲除小鼠模型对其在肥胖及代谢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Cell Metab:VAMP8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胰岛β细胞生长
维持血糖稳态所需要的最优化的胰岛素分泌依靠胰岛β细胞总和和个别β细胞分泌能力,而这是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同机制调节的。 因为GLP-1的这些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GLP-1已被认定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在最新一项研究中,科研工作者给予VAMP8基因缺失小鼠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8)证明,VAMP8介导胰岛素颗粒招募到质膜,这部分解释了GLP-1增强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Gli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调控少突胶质祖细胞周期
外在因素包括生长因子对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的影响决定了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以及末期产生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多项研究已经阐明了G1/S在OPCs中是人合伙被调控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何S期和G2/M过渡期在这些细胞中是如何被调控的。 近日,一项研究报告阐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FGF-2共同促进S期进展,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单独影响G2/M期的进展。
罗氏新型交互式胰岛素泵系统获FDA批准
2012年7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控股集团(Roche AG)宣布,该公司所开发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新型交互式(interactive)胰岛素泵系统,已获得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罗氏在周三晚的一份声明中称,该系统将血糖仪和胰岛素泵结合在了一起,能够通过无线技术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并允许远程操作胰岛素泵。
Diabetes Care:肥胖、缺维生素D可诱发胰岛素耐受
一个肥胖的人再加上缺乏维生素D,那么就会有更高的胰岛素耐受风险。而胰岛素耐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全球的第八大死因,困扰着2560万美国人和9240万中国人。相关论文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