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 Cell:首次将小鼠导管内皮细胞重编程为胰岛素β细胞 有望治疗人类糖尿病
2013年6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Valrose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研究揭示,其胰腺中包含的细胞可以被转化成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而且可以在任何年龄段的小鼠中发生,研究者表示,所有的胰腺β细胞都可以进行多次再生,这样在小鼠体内进行的化学诱导的糖尿病就可以被多次治疗,这项研究或造福于人类。
曼恩凯德生物医疗:胰岛素开发取得突破
同样因为新药开发而获得市场瞩目的还有曼恩凯德生物医疗公司(NASDAQ:MNKD)。该公司主要专注于糖尿病胰岛素以及抗肿瘤药物研发,在美国的制药公司中属于中小型企业。今年以来这家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70.6%,目前市值17.5亿美元。 自2005年开始,曼恩凯德便一直专注于开发已经被其他大公司抛弃的胰岛素的研发,2010年终于在这项专利的研发中获得突破。
Midatech募资1600万美元研发口服胰岛素
2013年11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的Midatech公司最近募集了1600万美元用于口服胰岛素的二期临床研究。这次融资的主要投资方是瑞士的Ippon Capital投资公司。Midatech公司的这项研究是通过利用胶体金颗粒纳米技术来输送胰岛素。公司目前正在和一家未透露名字的美国公司合作,预计在2014年完成2项临床二期研究。
诺和诺德:超长效胰岛素Degludec在日本申请上市
诺和诺德于12月22日宣布已向日本药物及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提交了其开发的新一代超长效Degludec胰岛素的新药申请,用于治疗1、2型糖尿病。 该申请是基于一个名为BEGIN的临床试验项目,受试者包含1、2型糖尿病患者共约7000名,另外还有几个在日本进行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的结果显示Degludec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显著地降低与甘精胰岛素相关的夜间低血糖症发生率。
消息称Biocon将与百时美施贵宝签署口服胰岛素IN-105开发协议
2012年7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据知情人士透露,4个月前与辉瑞(Pfizer)的合作告吹之后,现在Biocon即将与美国生物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并商业化Biocon公司口服胰岛素产品IN-105,该药目前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该消息人士称,在这份协议中,Biocon不会收到任何预付款。
Nature:人体内胰岛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人体内胰岛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将有望研制出更有效和更方便的糖尿病药物,以替代每日注射胰岛素的现有疗法。 胰岛素控制葡萄糖在体内的水平,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不能产生胰岛素,从而导致高血糖,需要每天注射补充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细胞不能对胰岛素作出适当反应。
Diabetes:揭示肽类药物或可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
一项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的研究发现了一种试验药具有治疗儿童胰岛机能亢进的潜在价值,胰岛机能亢进是一种罕见严重的疾病,由于机体中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引发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对人体极具危害性。研究者在文章中揭示,这种肽类药物名为exendin-(9-39)可以控制血糖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Diabetes上。
Cell Metab:VAMP8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胰岛β细胞生长
维持血糖稳态所需要的最优化的胰岛素分泌依靠胰岛β细胞总和和个别β细胞分泌能力,而这是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同机制调节的。 因为GLP-1的这些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GLP-1已被认定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在最新一项研究中,科研工作者给予VAMP8基因缺失小鼠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8)证明,VAMP8介导胰岛素颗粒招募到质膜,这部分解释了GLP-1增强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Gli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调控少突胶质祖细胞周期
外在因素包括生长因子对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的影响决定了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以及末期产生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多项研究已经阐明了G1/S在OPCs中是人合伙被调控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何S期和G2/M过渡期在这些细胞中是如何被调控的。 近日,一项研究报告阐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FGF-2共同促进S期进展,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单独影响G2/M期的进展。
胰岛素注射多不规范 血糖达标从规范注射开始
“十年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只有2.6%,而今天,这一数字已飙升9.7%。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约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日前,在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BD中国承办的“达标,从规范注射开始”——2013中国糖尿病规范注射周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