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Med:科学家揭开二甲双降低血糖的新机理

2013年11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在世界各地,约有120,00万2型糖尿病患者,在加拿大,有200万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以控制他们的血糖。 虽然医生知道二甲双胍必须与胰岛素发生反应后,才能有效,即二甲双胍不能依靠药物本身来降低血糖,但一直没有人能够解释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013-11-05

PloS ONE:乌司他用于IPF肺癌切除患者安全可行

近期,日本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Safety of Post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表明,肺癌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行肺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安全、可行。

2012-11-18

Cell Res:建平等揭示尿嘧啶脱羧酶的催化机制

在哺乳动物的表观遗传调控中,TET蛋白参与了DNA的主动去甲基化过程,该蛋白催化产生的5-羧基胞嘧啶可能通过两种途径被转变为胞嘧啶,其中一种途径就是通过潜在的DNA脱羧酶直接催化5-羧基胞嘧啶发生脱羧反应。由于胞嘧啶和尿嘧啶的化学结构和性质比较相似,因此,潜在的DNA脱羧酶可能与真菌中尿嘧啶脱羧酶IDCase在结构和催化机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2013-08-29

Biochem J:建平等发现核糖体S6激酶1功能的新调控机制

8月15日,国际杂志《生化期刊》(Biochemical Journal)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关于核糖体S6激酶1 (ribosome protein subunit 6 kinase 1,S6K1) 功能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审稿专家和杂志编辑的赞赏。

2013-08-29

Org Biomol Chem: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姜黄素与沙利度“合璧”杀死癌细胞

2013年8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根据抗恶心药物沙利度胺的结构特点,将沙利度胺与厨房中常用的香料姜黄混合创建了一些新的杂交分子,这新洗哪的分子化合物能有效地杀灭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研究论文刊登在最近出版的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杂志上。

2013-08-22

“老兵”二甲双的抗癌奋斗史

肿瘤治疗药物有以下几大来源:针对特定治疗靶点合成的新化合物或抗体/多肽,植物/动物/矿物提取物,疫苗等。而对经典药物再次开发利用,也是开发抗肿瘤药物不容忽视资源。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即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经典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于1994年12月29日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如今,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卓越地位已为世人所瞩目。

2013-08-25

NEJM:前列腺癌药物非那雄或和高危前列腺癌风险直接相关

2013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赞助的前列腺癌预防的实验中(PCPT),前期10年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药物非那雄胺可以明显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但是在大部分患前列腺癌的个体中却发现,药物非那雄胺却和很多高位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2013-08-17

Structure:建平等揭示MHF复合物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子刊《结构》(Structure)报道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丁建平组、周金秋组关于MHF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 anemia,FA)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除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外,还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并易患多种癌症。

2012-11-18

AJG:二甲双或可降低女性患胰腺癌风险

以往有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会使患者患胰腺癌风险增加,这项新研究却显示,服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有可能降低胰腺癌风险。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目前最常见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的妇女,患胰腺癌风险要低于一般人。相比之下,服用磺酰脲类药物——以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女性,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于一般人。对于男性而言,使用胰岛素会略微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