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张岩团队,在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1R)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解析了VIP1R与多肽配体PACAP27和Gs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该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R)是B
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小分子完全激动剂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上海齐鲁锐格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在B类GPCR小分子激活研究领域取得进展,首次解析了完全激动剂小分子化合物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阐述了小分子完全激动剂激活GLP-1R的分子机制。GLP-1R属于B类GPCR,是治疗II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靶标。目前,获批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
食管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术后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 -577达到主要终点无病生存期
2020年8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NYSE: BMY)宣布,一项名为CheckMate -649,旨在评估与单独化疗相比,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PD-L1表达阳性即联合阳性评分(CPS)≥5 的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中
口服二肽有望进入大脑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2020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可能给"用于思考的食物"(food for thought)一词赋予字面意义的研究中报告,一种蛋白质片段在被摄入后进入大脑,可以减少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小鼠的记忆退化,这项研究发表在npj Science
Cell:全脑尺度上测量大脑的长距离连接组绘制
近日,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最新论文,利用DNA条形码(DNA barcodes)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解决全脑尺度长距离连接组绘制问题。文章题目为“BRICseq bridges brain-wide interregional connectivity to neural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in sin
Cell:科学家首次利用DNA条形码成功绘制出大脑的连接图谱
2020年7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DNA测序技术有效绘制出了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远程连接图谱,相比传统基于显微镜的方法而言,这种新方法能够明显降低绘制大脑广泛连接图谱的成本。图片来源:Xiaoyin Chen, Zador lab/CSHL.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