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预抗性”特征!
2021年1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菌全基因组测序的最新进展让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结核分枝杆菌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特征的完整目录;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Genomic signatures of pre-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研究
常见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会对肠道菌群、代谢组和肠屏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炎症疾病风险
0世纪中期以后,慢性炎症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与精加工食品消费的增加大致平行,这一事实表明,这类食品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促进炎症。精加工食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使用一种或多种乳化剂或增稠剂(以下简称乳化剂),添加它们是为了改善食品质地和延长保质期[1]。目前,常用的膳食乳化剂根据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产物如卵磷脂;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产物,如羧
重要研究成果解读科学家们在炎性肠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炎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未定型的炎性肠病。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万的人罹患炎性肠病,而我国的发病率为1.77/10万~3.14/10万。目前炎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科学家们认为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的刺激和肠道微生物共同参与下出现的异常免疫反应,最终表现为以肠道炎症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炎性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阐述谷物醋酿造微生态系统中的“蝴蝶效应”——非优势微生物欧洲驹形杆菌在群落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针对非优势微生物在传统酿造谷物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Komagataeibacter europaeus improves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function in solid-state cereal vinegar fermentation cosystem
艾滋病急性期肠粘膜屏障损伤研究中取得进展
肠道含有全身约80%的淋巴细胞,其中约40%为CD4+ T细胞。这些CD4+ T细胞高表达HIV共受体CCR5,并且与肠腔中大量抗原长期接触而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使肠道成为HIV感染时的主要靶器官和病毒库。HIV感染后肠道上皮细胞再生能力下降,粘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微生物及其产物通过粘膜屏障易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导致持续免疫活化,加速疾病进
The FASEB Journal:发现结核抵抗人群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机制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结核病患者,并有约151万人因结核感染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发表系列研究工作,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抗结
Sci Immunol:科学家识别出对炎性肠病发生和预防非常关键的分子通路
2021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是一种起源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常常会促进炎性肠病的风险,仅一小部分人群会携带诱发该疾病的遗传风险,这就表明,其它环境因素或在炎性肠病发生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题为“Deficienc
PNAS: Roe诱导的干细胞微囊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调节作用,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然而,它们的治疗效果受到营养供应不足、免疫系统攻击和靶部位蓄积低等因素的限制。
Nat Microbiol:特殊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或能帮助解释母乳喂养给婴儿带来的健康益处!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能利用母乳组分在婴儿肠道中生长的特殊类型的双歧杆菌含有一种特殊酶类,这种酶类能促使细菌产生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益的小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