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Pathog:诺奖得主重磅级文章 解读幽门螺杆菌在胃部存活的分子机制

日前,来自西澳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深入阐明了幽门螺杆菌重要生物分子的精细结构,该菌是诱发机体胃溃疡的重要致病菌,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该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深入开发治疗胃溃疡的新型疗法提供希望。

2017-04-05

Scientific Reports报道枯草芽孢杆菌非经典分泌途径的选择机制

 非经典分泌途径在细菌中普遍存在,能够分泌不具有典型信号肽的蛋白。枯草芽孢杆菌利用非经典分泌途径可分泌多种细胞质蛋白,但其分泌机制知之甚少。目前在非经典分泌途径研究中有多个公认的热点问题:非经典蛋

2017-04-01

浙大徐平龙课题组揭示细胞“百不侵”的秘密

有个成语叫“百毒不侵”。事实上,自然界有2000多种动物病毒,其中仅有50种左右的病毒可使人类致病,因为这些病毒能以各种方式,完全或者部分的拮抗我们的细胞质核酸识别机制及其启动的抗病毒宿主防御。最近,浙大生

2017-03-29

Cell:揭示疫苗中的减脊髓灰质炎病毒恢复毒力机制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研究人员绘制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生的一系列突变,这可能解释了一些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例如何能够产生。

2017-03-25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明高效构建无抗性标记的分枝杆菌的抗性表达盒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被称为“痨病”的结核病不断与药物“捉迷藏”,在发病率降到低水平后卷土重来,但效率低下和不精准的药物筛选评价模

2017-03-27

揭示幽门螺旋杆菌抵抗胃酸机制

一项新的研究展示了粘附素蛋白BabA如何具有一种pH值反应性机制,从而允许幽门螺旋杆菌在承受胃酸的冲击之前快速地从脱落的胃细胞上释放下来。这种释放机制让这些细菌返回到pH中性的胃粘膜中,进行循环感染。

2017-03-17

实验室培养出的“人工”可以食用吗?

营养学家们称,未来5-10年内,我们也许会喜欢吃体外肉制品(in vitro meat),即生长在实验室中,而非农场里的肉制品。

2017-03-14

Science:利用小分子SMARt-420逆转结核分枝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方法逆转对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2017-03-19

“老”缩短动物寿命

人们总说吃啥变啥,那么吃老肉会让你变老吗?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但小鼠、苍蝇和酵母菌实验表明可能的确会这样。人们尚不了解导致衰老的基本原因。一个主导性的想法是,在一生中,人体会积累细胞损伤。这可能

2017-02-24

微生物所揭示不动杆菌中新型固有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机制

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包括获得性耐药和固有耐药。固有耐药是细菌对某类抗生素的天然耐受,由固有耐药基因决定。固有耐药基因是指存在于某类细菌染色体上位置保守的与耐药相关的一类基因。固有耐药基因的发现可以为新药研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