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med Eng:光动力学疗法新突破!新设备安全有效地杀死肿瘤
2018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早稻田大学、日本防卫医科大学校和日本科学技术署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粘附性无线供能的发光设备用于更有效地治疗复杂器官中的癌症,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Tissue-adhesive wirelessly power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我国科学家在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耐药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攻克癌症的一项重大挑战。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可以利用光激发卟啉等光敏剂产生活性氧杀死肿瘤细胞,创伤小、毒性小、恢复快、可保护容貌,并且可利用光动力荧光诊断检测早期癌或癌前病变,具有无创、快速、客观等特点。但是,单一的光动力治疗后,肿瘤容易复发。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基于纳米分子影像探针的癌症微创介
干细胞示踪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研究进展
基于干细胞的再生医学疗法是目前治疗人类组织、器官缺损和病变所引起的重大疑难疾病最具前景的方法,并已经在骨、心脏、肝脏、眼等组织修复的临床治疗研究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成功需要我们明晰移植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存活和分化行为以及相应的旁分泌功能等。而了解移植干细胞在活体内的这一系列行为,以改进干细胞疗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是目前干细胞疗法临床转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开发能够实现对移植干
植物的光适应与捕光调节机制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和“蛋白质机器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前沿技术及应用”项目联合攻关,取得突破进展,发现了植物的光适应与捕光调节新机制。 光合作用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命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放氧光合作用还维持着地球的大气环境。放氧光合生物中的光系统I
研究实现光控药物胞浆递送和肿瘤的可视化治疗
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异常细胞的能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然而,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内的行为难以监测和调控,在实体瘤治疗中由于免疫微环境的存在疗效有限,且需要从患者提取T细胞进行修饰,规模化制备受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制剂研究中心研究生翟艺慧在副研究员张鹏程和研究员李亚平的指导下,采用天然来源的明胶和红细
研究揭示植物的光适应与捕光调节机制
6月8日,《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e of the maize photosystem I supercomplex with light-harvesting complexes I and II。该项工作首次报道了玉米光系统I-捕光复合物I-捕光复合物II(PSI-L
科研人员研发适用于活体神经调控的柔性光遗传技术
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Ultra-soft and Highly Stretchable Hydrogel Optical Fibers for In Vivo Optogenetic Modulations(DOI:10.1002/adom.20180042
研究人员成功研制消化道内光声/超声双模内窥成像系统
小编推荐会议: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在光声消化道内窥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可进行360°全视场成像的光声/超声双模内窥成像系统,并可同时获取消化道壁血管(光声图像)和消化道壁组织结构(超声图像)的三维信息。相关科研成果以In vivo photoacoustic/ult
研究揭示光-温信号整合机制
对于植物而言,光照与温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植物能精确感知光照的波长、强度、周期等参数,并依据其变化动态调整自身的生长发育。同样,非胁迫的环境高温也调节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开花等生长发育进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植物对光照和温度的响应存在偶联关系,但只找到了少数蛋白质在两者信号整合中发挥作用。因此,寻找光-温信号的新组分并构建和完善其信号调控网络,对解析植物对光-温环境的响
Science光遗传学重大突破!上转换纳米颗粒助力大脑深部刺激!或将颠覆神经疾病治疗!
2018年2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你无法看到水井或者海水深处,因为光无法穿透这么深。尽管大脑并非无底洞,但是神经学家们在研究大脑深部结构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光无法穿透到大脑深部。这对光遗传学而言更是个问题,因为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光操纵遗传标记的大脑细胞,在过去数十年间越来越流行。“光遗传学是实验室控制神经元的突破性工具,将来也有可能运用于临床。”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脑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