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Julie Gibbs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连接生物钟与免疫系统的关键基因。改发现或对炎症性疾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人类和动物均受到生物钟的调节,生物钟基因在日常各种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Med:柔红霉素可使心脏中E3泛素连接酶上调
近日,南非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发现柔红霉素治疗与心脏中的E3泛素连接酶上调有关。相关论文发表在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上。 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和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两种主要的治疗全身肿瘤和固体瘤的有效蒽环类药物,然而较大的毒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柔红霉素损伤心脏的机制仍有待查明。
PNAS:逆转阿尔茨海默氏病大脑神经元连接缺失的新药物
2013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Sanford-Burnham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已开发出第一个实验性药物,该化合物能恢复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大脑突触连接。该药物称为NitroMemantine,是FDA批准的两个药品的结合,新化合物能停止大脑破坏性的级联变化,即阻断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破坏。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PNAS:DNA甲基化与我们的命运紧密相关
2012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理解我们DNA上的化学标记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可能是科学家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DNA上常见的一种化学标记就是甲基化。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人群中,甲基化变异性能够预测年龄、性别、压力、癌症和早年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期刊登在PNAS期刊上。
Nat.Immunol:加科学家发现CD74指导MHC I受体连接病原体
近日,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途径,该分子途径使免疫细胞内的受体能够发现并标记试图侵入宿主的病原体的片段。这项关于CD74分子的作用的发现可帮助免疫学家进行治疗方法研究,以提供针对癌症、病毒及细菌的更有效的免疫反应,并研发更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