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研究获进展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复杂而且受到许多遗传与环境因子调控的自体免疾病。该疾病的特征为患者血清中皆有高浓度对抗双链去氧核糖核酸的自体抗体;此外,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患者更易于受到细菌的感染,并且常常伴随着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想要从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着手来了解红斑性狼疮复杂性状是具有挑战性的,而且至目前为止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2014-06-16
Cell Reports:科学家确定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突变
2014-01-05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新钥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思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12年研究首次发现,人体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重要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蛋白),并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临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