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微生物所等在免疫衰老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而人体的健康卫士——免疫系统随着机体生理性的衰老而出现了功能的下降,该现象在免疫学上称之为免疫衰老。免疫衰老会导致老年人抗感染和抗肿瘤的能力下降,由此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很大压力。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课题组在免疫衰老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一种,每年会导致25万到50万的人死亡。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呈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例如,H7N

2017-08-10

Nature:清华大学科学家发现T细胞重编程新方法,有助治疗一系列免疫疾病

图片来自NIAID。2017年8月4日/生物谷BIOON/---当免疫系统因过度活跃的细胞或抑制它的功能的细胞而失去平衡时,它导致一系列疾病,如牛皮癣和癌症等。通过操纵某些被称作T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功能,人们可能有助恢复免疫系统的平衡和开发出靶向这些疾病的新疗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美国格拉斯通研究所、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Agios 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出一种重编程特定T细胞的

2017-08-04

JCI:对伏立诺他进行间隔给药可逆转HIV潜伏性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努力开发治愈全球将近4000万HIV感染者的疗法的过程中,让潜伏的HIV病毒库暴露出来以便它们能够被清除掉是一种正在接受测试的策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证实对药物伏立诺他(Vorinostat)进行间隔给药(interval dosing)可逆转HIV潜伏,并且在HIV感染者中是耐受良好的。然而,尽管伏立诺他让

2017-07-18

Plant Physiology:受体类激酶介导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获系列进展

  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E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这两个层面上的识别都可以激活下游的抗病基因,而这些基因的激活很多是通过蛋白磷酸化修饰实现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俊课题组一直

2017-07-14

npj Vacc:新型DNA运输策略或能有效抵御一系列流感病毒的感染

2017年7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pj Vaccin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斯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临床前模型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合成性、基于DNA的策略,这种新型策略能够为机体提供保护作用来抵御一系列流感病毒的侵袭。图片来源:CDC我们往往会注意到,每年流感病毒毒株都会发生变化,季节性流感疫苗往往能够有效抵御那些每年春季在哨点实验室中鉴别出的流感毒

2017-07-07

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软骨修复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软骨修复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通过3D打印方法制备有序大孔结构的锰-磷酸三钙(Mn-TCP)生物陶瓷支架,相关研究结果被《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fm.201703117)接收,并申请专利一项。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2017-07-04

Nature系列:对比研究非小细胞肺癌PD-L1的表达特征

2017年4月7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Scientific Report》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题为“PD-L1 expression in lung adenosquamous carcinomas compared with the more common variant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PD-L1在

2017-06-12

《Cell》系列:我更像爸爸还是妈妈?—— 看美国表观遗传学家利用原位检测单/双等位基因在脑内表达的时空差异

表观遗传研究显示,某些等位基因表达呈现genomic imprinting,也有一些属于random X inactivation。Genomic imprinting的存在导致个体只表达非imprinting一方的表型,也就是说如果爸爸的某个位点的基因被imprinting,那么只有妈妈的这一位点基因表达。Random X inactivation出现在雌性哺乳动物体内,由于存在两个X染色体,雌

2017-06-15

微生物所在CRISPR适应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CRISPRs-Cas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适应性核酸免疫系统。该系统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组分和核酸处理机制,为人类提供了迄今最高效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和基因检测技术(如CRISPR-C2c2/Cas13a系统),同时也为理解生命的进化与适应机制提供了前沿窗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华研究组是我国较早从事C

2017-05-12

生态中心在全氟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良宏研究组在全氟化合物 (PFCs) 的分子毒理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毒理学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 (Yang et al. Arch. Toxicol. 2017, 91:1697–1707)。PFCs是一类广受关注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具有高度的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环境流

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