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保障粮食生产和减少环境影响
今后,持续增长的人口、不断增长的收入、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的增加、以及生物燃料使用的不断扩大,都将对世界农业和自然资源产生前所未有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能否满足不断增长的食品需求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在本期的一篇“分析”文章中,一个由环境和农业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肯定回答,但要做到这一点将是不容易的。
“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持的973项目“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10月15日在京通过验收。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973计划顾问组成员(李振声院士、许智宏院士、朱作言院士、方荣祥院士),同行专家(李家洋院士、范云六院士、马红教授、万建民研究员、陈雁研究员、罗晓东研究员),项目咨询组专家(喻子牛教授、张芝利研究员),以及项目管理专家(王学才研究员)组成。
油料作物可破生物柴油原料瓶颈
在我国开展以木本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建设是可行的 中国客机航空生物燃油首次试飞成功后,燃油的原料——油料作物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淑钗看来,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沙荒等边际土地种植油料作物,不失为一种保证生物燃料原料供应的最佳举措。 “我国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地,若加强科研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发展潜力巨大。
甘蔗细菌助农作物空中取氮减少化肥使用
氮肥过度使用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英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则有望降低这种压力,他们通过给农作物植入一种取自甘蔗的细菌,使作物从空气中获取营养成分氮,从而减少氮肥使用。 英国诺丁汉大学最新发表的公报说,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为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然而绝大多数植物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氮,因此许多农作物都须施用氮肥。不过,一些植物可在固氮菌的帮助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氮。
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自给率破红线 1.9亿人吃进口粮
“这玉米根本卖不动,我现在都不怎么打理这片地。”蹲在一片杂草丛生的玉米地旁,北京市大兴区农民老马对本报记者感慨道。但老马遭遇的“卖粮难”并非因为中国粮多,相反近两年中国正在大量地进口粮食,粮食自给率早已突破政府此前制定的95%标线,2012年有1.9亿中国人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问题,中国粮食供应的安全正响起警钟。
Nat Commun:“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PNAS:揭示田间害虫发生显性突变对转基因Bt作物产生抗性
研究人员发现害虫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适应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这一发现特别强调了密切监控和防范害虫对生物技术作物产生抗性的重要性。
欧盟欲限粮食转化生物燃料
欧洲联盟委员会日前提议由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转化制成的生物燃料最多占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总目标的一半,另一半建议从其他途径获取,如藻类或垃圾。 欧盟先前决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7个成员国2020年前必须实现10%的燃料出自可再生能源。一些环境保护人士认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一般需要砍伐树木,同样增加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