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成功选育出普鲁兰多糖生产菌株并研发出相关生产技术
记者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薛文娇研究团队成功选育获得一株不产色素的普鲁兰多糖生产菌株,并研发出相关生产技术。该项技术目前正在国内一公司转化,用于药用空心胶囊制造,将会逐渐替代一些动物类等副产品制造生产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空心胶囊。天然多糖具备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降血脂、抑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等功能效应,在我国食品、保健品、医药及食品安全等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VEGFR-2重定向的CAR-T细胞会因可溶性VEGF-A受体结合竞争而功能受损
一些晚期治疗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的前所未有的反应导致监管部门迅速批准并加速了T细胞工程领域的癌症免疫治疗努力。
镰状细胞病基因治疗的进展和竞争
近日,国外生物制药网站BioPharma Dive发布了镰状细胞病(SCD)基因治疗的现状分析,包括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指出,SCD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之一,尽管这在治疗药物的数量上并没有体现出来。2017年至2019年期间有3种新药上市,但在这些新药上市之前,距离美国FDA最后一次批准SCD药物已经过去了近20
1篇Cell和1篇Cell子刊揭示生长中的神经元通过形成突触获得竞争优势
2021年3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点竞争从来都不是坏事,尤其是在大脑中生长的新生神经元方面。他们利用遗传实验和计算机模型,阐明了幼鼠大脑发育的两个重要步骤:神经元的细胞体上生长出称为树突的分支延伸物,以及树突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像生物天线一样,树突通过称为突触的连接来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传入
新研究显示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之间有竞争现象
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把不同物种的多能干细胞放在一起培养时,会观察到不同物种的干细胞之间在特定发育阶段普遍存在细胞竞争现象,这一新发现有望助推利用嵌合胚胎培育人类器官的技术发展。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这项研究。细胞竞争被认为是一种保障正常发育和组织稳定的
科研人员提高工业生产菌株抵御噬菌体侵染研究获进展
大肠杆菌BL21等工业菌种可广泛用于蛋白酶、蛋白类激素等产品的工业生产,但此类菌种易受噬菌体的侵染,至今仍无理想的解决方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张学礼带领的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利用CRISPR/Cas9提高工业生产菌株抵御噬菌体侵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构建了一个靶向切割噬菌体T7基因组多个位点的可编程的CR
医药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提升供应链能力至关重要
2020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社会各界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到达了非常高的高度。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业外企业,也开始持续加码这一领域。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苏宁易购上月在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苏宁大药房有限公司后,于11月16日又接连申请了“苏宁大药房”“苏宁健康”商标。从经营范围来看,该公司将从事药品零售、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以
Nat Microbiol:两种处于竞争地位的特殊信号分子或能互相协作控制细菌的生长和行为机制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塞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两种信号分子或能控制细菌的生长和行为。细菌被认为是真正的生存专家,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能够产生快速的适应性反应,而这是基于两种互相竞争的信号分子,作为新陈代谢控制的阴阳两面,其能够决
研究揭示产毒动物种内竞争的靶标切换机制
动物的生存适应面临着来自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挑战,需要与物种和环境进行密切互作。在物种互作中,动物尤其需要通过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来获取生存资源。产毒动物主要依赖其毒液进行物种互作,它们拥有通过亿万年进化而来的毒液系统,主要依赖毒液成分的生物学功能来进行种内和种间竞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液介导的种间竞争机制,例如科研工作者发现河豚毒素TTX、蝎
研究建立适用于多核工业菌株的基因编辑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书山课题组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多核工业菌的基因编辑系统,可实现大片段DNA无痕删除,为我国微生物工业发酵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基因编辑工具,相关成果以A dual-plasmid CRISPR/Cas system for mycotoxin elimination in polykaryotic industrial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