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于互联网的行为认知疗法或可有效降低个体的健康焦虑感

近日,来自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在治疗个体健康焦虑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认知行为疗法或许比放松压力积极的心理疗法更为有效,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2014-08-12

Science :耳缺陷与多动症行为有关

新的小鼠研究显示,内耳中的一种遗传缺陷可能会造成具有严重听力丧失的儿童的多动症行为。从前对儿童多动症的解释主要着眼于那些很难确认的社会-环境因素。这些发现为多动症可能有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而这开启了发现治疗新标靶的可能性——提供了早期的证据。Jean Hébert及其同事在年幼小鼠的内耳中通过敲除一个在耳中表达的被称作Slc12a2的基因而制造了耳蜗缺陷。

2013-09-06

Nat Commun:白蚁基因组揭示了社会组织的遗传基础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湿木白蚁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这项研究显示,基因可能曾影响了白蚁种群中复杂社会结构的发展,同时它也为这些基因在白蚁和密切相关的物种中是怎样演化的提供了见解。

2014-05-20

父辈行为的神经控制

性体验使雄性小鼠跟幼崽打交道的行为方式发生剧变——“处男”雄鼠攻击幼崽,而做了父亲的成熟雄鼠则会表现出父爱。现在Catherine Dulac 及同事发现,信息素感应能力受损的“处男”雄鼠不攻击幼崽。

2014-05-18

聚居生活影响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一个聚居环境中的蚂蚁觅食方式比单个蚂蚁觅食方式的随机性要小,并且使用它们过去的觅食经验去优化它们当前的觅食行为,从而造福蚁群。当个体昆虫从事觅食行为的时候,它们在搜寻食物时候的运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混沌的,因此无法预测。

2014-05-27

首个白蚁基因组被成功破译 为社会性昆虫进化研究提供新线索

与蚂蚁和蜜蜂一样,白蚁也是社会性昆虫的一员。在白蚁的社会等级和生殖分工中,仅有少数的个体(称作蚁后和蚁王)拥有生殖能力,其它个体(工蚁和兵蚁)则从事觅食、保育或者防御等非生殖类的工作。社会性的群体生活

2014-05-25

Nature:中间神经元在学习中的非抑制行为

神经微回路内依赖于经验的可塑性据信是学习和记忆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但只是在最近人们才有可能对这些回路进行详细研究。

2014-05-22

PNAS:后叶催产素和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一剂后叶催产素激素可能激活与社会互动有关的大脑区域。

2013-12-03

PNAS:童年早期压力对行为和大脑发育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了童年期早期不良经历对人类行为和发育的持久影响。 儿童期早期压力,诸如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受到的杂乱无章的照顾,已经与后期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些结果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 Matthew Malter Cohen及其同事研究了16名11岁或更年轻的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以及没有生活在孤儿院的10名儿童的对照组。

2013-10-22

The EMBO J:科学家成功解析了染色体粘连蛋白的行为机制

2013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解析了粘连蛋白(Cohesins)的行为机制。粘连蛋白是连接两个染色体拷贝(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其可以确保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的时候被均等分配到了子代细胞中。

201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