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碳纳米生物电极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有优良的理化和机械性能,具有易合成、成本低、形貌可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酶的固定化载体电极,应用于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分析、光电催化等领域。目前,三维碳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由大量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混合组成,整体结构中界面原子所占比例较高,导致界面接触电阻较大、导电率较低,从而影响电极性能。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体外合成生物中心研究员朱之光带领的团队针
Nanoscale :石墨烯探测器助力肺癌的早期诊断
2019年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神奇材料石墨烯可以成为解锁下一代早期肺癌诊断的关键。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创建一种高灵敏度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最常见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分子。新的生物传感器设计可以彻底改变现有的电子鼻(电子鼻)装置,识别特定蒸汽混合物的特定成分 - 例如人的呼吸 - 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以确定原因。(图片来源:University o
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应用于电催化固氮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展示了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中吡啶氮在电催化固氮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固氮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相关研究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 (ACS Energy Lett. 2019, 4, 377-383)上。氨(NH3)是人造肥料的氮源,是维持人类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分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而由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分解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泌的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碳循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然而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对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
丹麦科学家通过调控转录因子GntR1和RamA提高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中心碳代谢
适应性进化技术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菌种改良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强菌株的某种表型或者生理性状,并且该育种技术会保留菌株原有的优良性状,不会出现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造成的生长限制。为了探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研究人员在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中对野生型的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进行了长达1500代的适应性进化。在驯化菌株中分离
百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市场将迎国产1类新药
近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该集团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百纳培南已正式进入中国Ⅱ期临床试验。据悉,百纳培南是国内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获得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百纳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安全性,半衰期长,支持每日一次给药,明显优于同类已上市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碳青霉烯类的市场规模已经上涨至97亿元,TOP4企业包括了默沙东、日本住友制药、深圳海滨制
甲烯二氧甲苯丙胺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应用
2018年8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五年内,一个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可能会得到回答: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可以治疗精神疾病吗?在一些显示出积极效果的研究后,MDMA辅助心理治疗这一思路正在进入最终临床试验,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方法。如果这些试验显示出积极的结果,美国境内MADA将在2021年从非法药物转向处方药,这可能促使澳大利亚和欧洲相应政策的出台。MDM
Ang Chem Inter Ed:可以降解石墨烯的酶
2018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由来自Strasbourg大学、Karolinska研究所以及Castilla-La Mancha大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成果,一类存在于肺脏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具有降解石墨烯的特性。由于石墨烯常被用于制作生物医学电子设备用于检测体内的情况,因此其可降解性十分重要。为了研究石墨在体内的状态,研究者们分析了其在MPO存在下的降解情况。
利用石墨烯传感器高灵敏度地检测HIV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和中国上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优雅而又简单的方法来改进石墨烯传感器的灵敏度。这些所谓的“下一代石墨烯电子生化传感器设备”因具有非常低的电子噪音而能够检测含量非常低的HIV DNA。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10月25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iosensing near the ne
研究人员发表碳基复合纳米凝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教授陈乾旺,纽约城市大学史丹顿学院教授Shuiqin Zhou合作的论文Carbon-based hybrid nanogels: a synergistic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biosensing, bioimaging, and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