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首次揭示菌根共生过程中碳转运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首次揭示了在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脂肪酸是植物传递给菌根真菌的主要碳源形式,并发现脂肪酸作为碳源营养在植物-白粉病互作中起重要作用。6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菌根共生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同盟,也是自然界最为广泛的共生形式。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高效率的从土壤中获得磷和氮等营养;同时植物把20%左右的光合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利用棉花短绒制备出超高比表面积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新型碳材料的设计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催化、储能、环境修复等领域。传统制备碳材料的原料都是以化石资源为主,但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开展以可再生的、廉价的、绿色环保的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碳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可持续和绿色化学的目标和方向。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资源化学研究室研究员张亚刚带领其团队立足于新疆资源转化,以新疆丰富
中科院亚热带所在水稻光合碳和微生物同化碳的转化与微生物利用特征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在水稻光合碳和微生物同化碳的转化与微生物利用特征获新进展。土壤中植物残体、凋落物、根际沉积以及微生物同化碳等形式输
科学家发现神奇细菌蛋白 可利用硅碳制造天然屏幕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可将硅和碳结合起来的细菌蛋白,通过调整其DNA,这种细菌蛋白可产生一种酶,其效果比人造催化剂高15倍。细菌可利用这种酶生产硅碳复合物,这种天然材料可用于多
戴民汉——厦门大学——痕量金属、有机碳和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地球化学,涵盖的区域涉及河口、近岸、海洋及地下水,目前主攻海洋碳循环
痕量金属、有机碳和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地球化学,涵盖的区域涉及河口、近岸、海洋及地下水,目前主攻海洋碳循环
宗志敏——中国矿业大学——含芳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定向合成、重质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含芳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定向合成、重质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6大世界最美太阳能发电厂:未来的零碳能源
未来是可再生能源的天下。不仅在许多方面对环境更好,还更连接,它不会被用尽。事实上,世界上几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已经表示,在未来短短几十年里,整个世界可能差不多完全摆脱化石燃料。
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公布 碳云智能两位合伙人同时入选
2016年2月25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一份"30位30岁以下亚洲人物榜"(Forbes 30 Under 30 Asia)。